吴松超老师在《给教师的68条建议》第三章有“怎样写好教后记”的精彩论述。
吴老师认为,写教后记主要笔墨应放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如对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策略是否妥当、感觉比较成功的教学环节、有遗憾的教学组织、精彩的课堂生成、学生精彩的或糟糕的表现、自己在课堂现场的机智应变和灵光闪现等等,围绕这些点进行总结与反思。
吴老师说,写好教后记有一些具体的方法策略。
第一,化整为零,深入反思,独立成篇,形成系列。
吴老师说,上完一节课,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写。写之前,先把这个问题想一想,尽力想深想透彻,看能不能总结出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或揭示一个教学规律,用简练的语言把它提炼出来作为标题。先呈现课堂教学的情境,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教学现象的原因,是成功的地方,总结出一个经验或规律、是遗憾的地方,从多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少些课堂实录,多些规律总结:少些细枝末节,多些“状态观照”。
吴老师建议教师学会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这种现象,研究这些问题。
第三,别让“课堂生成”喧宾夺主。
教师在呈现和反思课堂生成时,不要停留于津津乐道它的精彩,而应再深入的想一想,课堂生成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和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什么关系?不能脱离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谈课堂生成讨论,课堂生成是否有价值,有意义,要根据对预设的反思来判断。
第四,视野宽一些,不局限于一节课。
吴老师认为,教后记教学反思案例反思的写作研究事业应再大一些,一节课后写一写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全部完成后写一写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再写一写内容,应涵盖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