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几百天早餐,看过十几部美食电影,再看《寿司之神》还是被二郎感动,关于职人精神,关于驻地市场的更新迭代,二郎和食材供应商的关系,关于坚持、传承……
影片开始,二郎骑着自行车出现在镜头里,接着就是带手套的手开门的细节描写,"二郎睡觉都会带着手套,因为他要保护他的手"。
他说,我做梦都会梦到寿司,像即了中国武圣,达到了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我即寿司,寿司即我。
二郎活着得每一天,都会坚持在主厨的位置上,为预约到来的每一位客人制作Omakase(主厨预定菜单),每天跟前一天和后一天都不一样,因食材不同而变幻。但是他病了,还住了院。
出院之后他把店面交给祯一,转而专心培养徒弟,他会品尝祯一和其它人的作品,给出犀利又中肯的建议。我想,真正热爱寿司的人,是表面紧张内心欢喜的吧,得到师傅的认可,很可不得呢。
剧里二十几岁的小徒弟说,我蒸了十年米饭,终于可以煎蛋了,我以为会万无一失,但是每次都会出现小问题,始终做不成师傅满意的鸡蛋,终于在他坚持了四个月多二百多次的时候,做出了让师傅满意的煎蛋。
当二郎说,"这才是职人该有的样子。"小徒弟说"我很想挥拳头,但我忍住不动声色。"
反观现在的年轻人,试了两三次不成功就高调喊放弃,转而寻找别的可能,美曰其名发现自我,不断试错。"不要等到牛逼了再开始,要先开始你才有可能牛逼",我觉得要加一句话,要坚持下来你才可能牛逼。
祯一说,每年都会来很多学徒,每年都有很多学徒离开,甚至有一个男孩早上来,晚上就走了。你都不想坚持,还指望成功会自己上门么?老人一直到70岁心脏病发作之前,都亲自骑自行车去市场进货;为了使章鱼口感柔软,不像其他饭店里吃起来似橡胶,需要给它们按摩至少40分钟,后来甚至延长到2小时;米饭有他们独特的制作方法,要用多于别人两倍的压力蒸好,米饭等于人体温度时弹性口感最佳,镜头扫过,一个小学徒拿把蒲扇扇风降温… …
二郎对食物的执着,使他结识了一群认真做事的人相携半生,他们是驻地市场同类产品中质量最高的供货商。
二郎说“市场上鲔鱼最好的只有一尾,我只买那一尾”的鲔鱼店老板;看见虾子,会想“啊,这个适合二郎”的虾店老板;珍惜好米,“只有二郎说我可以卖,我才会卖给其他饭店”的米店老板....他们的呼吸成为了叙述日常事件的气流,他们的目光也只会被无处不在的细节所不可名状的吸引。
这正是我们缺乏的,生活与按部就班的说教训无关,鸡毛蒜皮、奇思妙想又烟消云散的东西,才是被瞬间照亮的时刻。
二郎先生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没人知道巅峰在哪,甚至,不会有多少人在乎这个巅峰。
对我这种只能分辨咸淡的人而言,品尝美食有点像暴殄天物,对不住厨师的精心制作。但显然,以二郎先生为代表的,是向内收敛,并不在乎外界吵闹,心安理得珍惜自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