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與,无所乘;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小国寡民。
老子身处春秋时期,眼看着周王朝治下诸侯纷争。小国寡民是他身处大国众民的情境下提出的理想社会结构。吴怡认为这不是复古,不是赞美尧舜时期的社会,而是在面向未来谈理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黄明哲说,小国寡民是一种扁平化管理,采用小规模分区,简化社会治理结构,减少上传下达的层级,提高了管理效率,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2什伯之器,重死不远徙。虽有舟與,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古代军队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什,共器一物。百人为伯。什伯之器泛指各种生产生活或军事上大型器物。
古代农业社会,人们都有安土重死的观念,如非战乱和迫不得已的谋生求学,人们都不会迁徙。
吴怡认为,此处老子是站在大国众民的角度,谈如果实现小国寡民,这些大型舟船和武器等器物也将无以为用。
3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吴怡认为,老子用淡淡几笔,就将小国寡民的社会样貌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描绘这种宁静的社会生活,老子映照了当时国与国之间厉害相交的现状,启示了一种解决社会乱像的釜底抽薪的方法。小国寡民无欲无求,大国众民则滋生贪欲。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全在一个“欲”字。如果能划除欲望,则虽处大国众民犹如小国寡民。此即治大国若烹小鲜。
4 冯友兰说:“《老子》第八十章描绘了它的理想社会的情况。从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很原始的社会,其实也不尽然。它说,在那种社会中,‘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可见,在这种社会中,并不是没有舟舆,不过是没有地方用它。并不是没有甲兵,不过是用不着把它摆在战场上去打仗。并不是没有文字,不过是用不着文字,所以又回复到结绳了。《老子》认为,这是‘至治之极’。这并不是一个原始的社会,用《老子》的表达方式,应该说是知其文明,守其素朴。《老子》认为,对于一般所谓文明,它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为之而不能,而是能之而不为。
有人可以说,照这样理解,《老子》第八十章所说的并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一种人的精神境界。是的,是一种人的精神境界,《老子》所要求的就是这种精神境界。”(《中国哲学史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