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头天晚上回来说饭卡找不到了,怀疑是晚上吃过饭忘到餐厅里了,里面还有她的学生卡,她说让其他住校的学生早上去吃饭时帮她留意一下,应该不会丢,我看她说的情况大概丢不了,也就没有再说啥。
第二天上学去了,一天无话,我以为找到了。谁知晚上一下自习就说饭卡没找到,中午和晚上都没吃饭,快饿死了。我一听我就想随口说:你咋不先借同学的先把饭吃呀?但我突然间意识到我明明是心疼孩子,为啥不表达心疼,而是指导孩子呢?于是我说:“哎呀,心疼死我了,一天都没吃饭你是咋过的?”妞:“别提了,去找没找到,吃饭也来不及了,我们本来吃饭时间就非常短,排队还很长,正常的吃饭时间还不够,一耽误就更别想了,下午又测试长跑,累死我了,一点劲儿都没有了。”我说:“吃啥,走走走,赶紧的。”孩子吃过东西说:“妈妈,我可愧疚,刚刚充过值就丢了。我到处去问去找也没找到。”我:“钱算啥,妈妈看到你尽力了,妈妈更心疼你没吃饭身体受不了。是我把事情想的简单了,应该今天再给你点钱备着了。”妞:“是我没保管好,我以后一定好好保管饭卡。放心妈妈,以后我会想办法好好吃饭的,相信我有的是办法。”她反倒安慰起我来。
接下来孩子很开心的该干啥干啥,我细想想,如果我当时要说你咋不先借同学的卡把饭吃了,我估计孩子听了不会高兴,因为这句看似关心的话,透露出来的是你不仅丢了饭卡还不懂得求助,是个笨蛋。也许孩子会辩驳,那至少没有接收到我的心疼和爱,也许孩子不辩驳,但她把这一丝丝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藏在了心里某个角落成了她的台谁又说的清呢?
遇事多谈感受(比如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少讲对错(比如你咋不吃饭呢?不吃饭咋能行,不吃饭对身体不好等。),一天不吃饭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一天不吃饭没有被人心疼和看到,那可能就会情绪受不了继而引发一场矛盾。
遇事多谈感受(比如我好心疼你),少一些担心和指导(比如你咋不会先借同学的饭卡把饭吃了?)给孩子一个不被打扰的思考空间,相信孩子自己也会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升级自己。
遇事多谈感受,不指责不抱怨(比如我平时都说了你要怎么怎么保管好饭卡,你就是不听),孩子本身就有自尊心,会自发的反思自己,给孩子与自己的心在一起的时间,孩子自然生发出她的爱与智慧。
今天正好看到一段话:不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不强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样子,让孩子遵从内在精神胚胎指引发展自己,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面前保持谦卑,不拿自己有限的头脑去教育孩子,我想这段话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写在最后:小时候我也丢过饭票,当时很懊悔,因为那时候是交粮食换饭票,重量有点多,所以刚开始没敢和家里说,也是几天没好好吃饭,后来跟我妈说了,我妈说我太傻了。虽然知道妈妈也是心疼我,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可笨可傻。我想今天孩子丢失的这只饭卡,其实是疗愈了小时候的自己,我能够温柔以待孩子,也是对当年自己的释然和放下,因为我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