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李商隐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注解】
1. 及第:科举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唐韩愈:“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2. 东归:诗中指李商隐回济源省母。
3. 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4. 灞上:地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水西高原上,故名。唐杜甫诗:“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
5. 却寄:回寄。
6. 同年: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 同年 ”。
7. 芳桂:香桂。比喻科第功名。唐顾况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8. 当年: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孙诒让间诂:“王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
9. 行期:出行的日期。《左传·昭公七年》:“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
10. 未分:未料。
11. 压春期:压,逼近。压春期,春末。
12. 朔雁:指北地南飞之雁。唐刘沧诗:“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
13. 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汉书·元帝纪》:“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
14. 经过:交往。经历;过程。唐李白:“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15. 想像:缅怀;回忆。《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王逸注:“像,一作象。”清倪瑞璿诗:“往事不堪频想像,夕阳西下看潮平。”
16. 送饯:饯送,饯行。明何景明:“蓟门禹穴自此分,送饯先生百壶酒。”
17. 差池:意外。错过。唐李端诗之一:“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18. 灞陵:霸陵桥。折柳送别之地。《三辅黄图》:“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9. 离恨: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南朝梁吴均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南唐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0. 长条:特指柳枝。南朝梁元帝《绿柳》诗:“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南唐李煜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简译: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春,经令狐绹誉荐,李商隐登进士第。正月二十四日进士发榜,而李商隐三月二十七回济源省亲,行次灞上时作了此诗。
我们年纪轻轻就各自折得一枝香桂,同为进士及第,可是未料我回家省亲的日期却在春季之末。
从此之后,我们将离开长安这秦树嵩云,像江中之鱼和北方的南飞之雁一样天各一方,只能远远地长相思念了。
曲江池边的探花宴和长安东门的饯行宴,我都将错过不能参加,唯有去想象那美好的场景了。
不过我们此次是各有前程,灞陵的柳色并无离恨之意,正好不用枉费柳条空寄别苦之情了。
脉络浅析:
这首诗是回寄同年,虽然写的是离别,但及第的喜悦冲淡了离别的愁绪,虽有相思之情,但并无离恨之意。
首联使用了转折关系流水句句法,上句写和同年一起蟾宫折桂,下句转写自己归期已至,将要和众人分别。
颔联承接上联的分别之意而写,把自己和同年们比作江鱼和朔雁,将要离开秦树嵩云的长安,天各一方。表达了相思之情。
颈联运用了递进关系流水对句法,转写自己不能参见曲江池的庆祝宴会和长安东门的饯行宴会。唐朝时期每年科考在二月份前后放榜,从放榜之日起,新科进士们的各种宴会活动接踵而至。从放榜的二月到五六月间,都是新科进士庆贺举宴的时候,这种宴会一直由春天延长到仲夏,是唐代历时最长的宴会。而进士春关,宴曲江亭,在五六月间。李商隐三月二十七日回家省亲,因此才说错过了两次宴会。
尾联承接上联之意而写,虽然错过了宴会,不过因为进士及第,和同年们的分别并无愁苦之意,所以这里才反用了“灞桥烟柳”的典故,并且回扣首联的“芳桂各一枝”。
整首诗运用了转折关系流水对和递进关系流水对句法,以及比喻、借代和典故的修辞语法,一反离别诗的悲愁之态,在深切的相思之情中又有着淡淡的喜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