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作答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摆出来,并标明出处)
三思而不行
我曾说过孔子不算卦,其实孔子不算卦,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决定我们是否行动的,不应该是利害、得失、成败的判断,而是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
而算卦,乃是对利害得失的判断,至于判断是非善恶美丑,需要的是我们的良知,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而与算卦无关。
出自《孔子如来》
2.
我之前是怎样想的?
(作答要求:假设自己还没看到上述知识点,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还没有想过,那就现在就推测下)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从长辈、老师口中听到的,应该都是三思而后行,但从没想过为什么不行,我觉得凡事都应该三思,只有理性思考后作出的判断才是更为准确的。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
(作答要求:比较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找出冲突之处;分析二者冲突的产生原因)
看到这个知识点并思考过后,发现其实我原来的想法还是有漏洞和局限性的,正如知识点中分类,对利害得失和美丑善恶,算卦算的到底是啥,我们应该对什么三思,这是我没有关注到的方面。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
(作答要求:关联能想到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从头脑中闪过的信息;可关联自己的经历,也可关联其他知识)
孔子为什么不算卦,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我觉得可以归为一个问题,我们做某行动的抉择时,是应该根据利害而行动还是根据是非行动?算卦的结果是告诉我们做或不做会不会对自己有害,而以我一直以来对孔子了了解,孔子肯定会回答: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告诉君子选择中有义,他就会去做,告诉小人选择中有利,他就会做。是的,见义不为,无勇也,何有于算卦。
我特意去查了,“三思而后行”其实并不是孔子说的,甚至孔子其实是反对的,这只是出现在《论语》季文子的一个小故事中,反对季文子世故精于算计。
仔细想一想,更多时候三思我为了什么,我三思后行的是什么,是私利。比如我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抢劫,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犯罪,我必须制止,但我的第二第三反应呢?如果我去制止了,我会不会受伤?要不还是?…..
可见我们只要价值观正确,第一反应往往是价值判断,是道德的,而三思后的这是基于利益的。
所以,与人交际时,我是否应该少一点算计,少一点三思,而不是被这12年的应试教育影响培养成一个善于“事事三思”的人。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作答要求:可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可解释一些现象和感觉;可形成原则,优化自己的决策;可预测问题;可解决问题;可做出评价;可尝试创新)
在生活中,除了对我很亲近的朋友和家人,我多多少少会“三思而后行”,可能对于现在的世界三思对自己会更有利,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但人与人的交际更多的还是需要真诚,需要我用自己的价值观善恶观去与别人碰撞。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五问反思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