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口可乐的配料有什么?
答案:
可口可乐的配料表上写着,水、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食用香精。
追问:
凑齐这些配料,再给你一套设备,你能手搓出一瓶味道接近的可口可乐吗?
配料表的信息是公开的、真实的,它是一种显性知识。但我们都明白,真正要把这些分散的配料变成一瓶爽口的可乐,还得靠它背后绝密的、复杂的配方和工艺,它是一种隐性知识,是商业机密,也是最值钱的部分。
本文将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 什么是显性知识,什么又是隐性知识?
- 为何隐性知识会让你独特而有竞争力?
- 既然书中没有隐性知识,为什么还读?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
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概念,它们分别是指: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共享的知识,通常通过书籍、文章、研究报告、数据库、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传播,易于获取和共享。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未被言明的知识和经验,它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通常与个人的直觉、经验、信念、价值观和习惯有关。
显性知识常常来源于直接的学习获取,它一般是公开的、描述性的。只要理解能力正常,通过搜索观看,我们大概率都能做出一道菜。
隐性知识往往发端于长期的摸索实践,它通常是隐秘的、实操性的。我们能学会一道可以吃的菜,却很难像大厨一样让它色香味俱全。
隐性知识才是个人的护城河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明面上的知识可以被大多数人看见与效仿,也就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大家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承受着差不多的压力,被投喂着差不多的信息茧房生产的差不多的「精神食粮」,慢慢走向差不多的人生,成为差不多的人,越来越卷,越来越倦。
李笑来说,只有那些特立独行的正确才具有巨大的价值。当你利用显性的知识参与竞争,哪怕是正确的,别人也可以利用同样的知识,则你的相对优势几乎为零。看看当今的就业市场现状,几百人看着类似的求职攻略、改着类似的简历、说着类似的面试话术去竞争同一个岗位,就知道为何求职之路总是没了下文。
但如果你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隐性知识竞争,才能真正拉开差距,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换句话说,公开的东西往往是相似的,而真正让你成为你自己、成就你自己的,就是你所具备的只属于你的隐性知识所呈现的独特性。
读书是启动隐性知识的钥匙
隐性知识的关键就在于「隐」,因此,写在书本上的、学校里学习的、互联网搜到的,都不是隐性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公开透明的。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书中的、网上的知识和经验,大家都可以看到,那就意味着即使它们是正确的,也不能给我们带来明显的相对优势,那为什么还要读书学习呢?
首先,能看到,并不意味着会重视,重视了也并不意味着会认真思考,认真思考了也并不意味着能真想明白而终将能做得到。从看到某个知识,到做成某件事情,中间还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其次,只有看到某些知识、知道了一些概念与关联,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而思索出可以改进自我整个系统的方法。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东西虽然是显性知识,但有了这些「原材料」,你才有可能琢磨出「一道菜」,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
故而,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把一本书翻烂,或者,写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
最重要的,是你读到的某个知识在某一点上,对你,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进而激起了你独立的、严肃的思考,从价值观到方法论,提升自我,然后落实到行动上,升级了个人的认知操作系统,升级了自我的行动纲要。然后在行动中继续思考。不仅把事完成了,还锻炼了认知,一举两得。
所以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书本上的显性知识是一个启动器,按下它,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考和行动的运转,隐性知识才会酝酿直至萌发,变成你的秘密武器。
欢迎您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不吝点个关注
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