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曾国藩原名:曾子成
有志之士,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源头:曾祖父(曾玉屏)受人一句话点醒,35岁开始务农,进取上进,为人有主见,有魄力。勤苦发家,坚信人定胜天。
曾国藩言:“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被失败击倒,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耻辱。因此他一生做事都和爷爷一样,倔强到底,绝不放弃。后来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2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父曾麒书,43岁考中秀才。
同年,曾国藩因“文理欠通”被“悬牌批责”,当众批评让其刺激很大。
因此发奋图强,调整学习方法,从自己不足方面开始学习。
越笨拙越努力
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用力不能用蛮力。
曾国藩总结经验,要有建设的能力,重建自我,以名激励自己“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换句话说,他要把失败的过去彻底扫去,发奋努力。
这次被“悬牌批责”的耻辱,如同当众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要破釜沉舟,再一次发奋。
1833年考中秀才,1835年中举人,1838年中进士。转折点是进入翰林院庶吉士。
艰难的科举过程还塑造了曾国落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这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得自曾国藩的自身经历。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