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在学习?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在学习,是父母在代替孩子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你过度焦虑或者说比孩子还焦虑。
2.你为孩子的学习做了太多的事情。自然的情况是孩子有些与学习有关的愿望,你帮他实现,现实却变成了你对他有很多愿望,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主见帮你实现,导致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被动。
3.你花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太多的标准是你越来越不耐烦,孩子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你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
4.你为孩子的学习牺牲太多,比如放弃事业,没有时间娱乐和交友。
针对以上情况的建议是:跟孩子的学习保持距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实现自我的价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鹰的孩子都会飞。
二,学习什么?
广义的学习是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绝大多数父母都只喜欢孩子学习教科书以内的内容。但是为人父母也有战略家的眼光,竞争到最后,是全部知识的竞争,尤其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孩子在跟父母的关系中,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的最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确认自我边界,并感知他人的自我边界在哪里。自我边界清楚是人格健康的最主要标志。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并乐意看到他人成为他自己。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黏黏糊糊边界不清。如果父母以学习为名,不断侵犯孩子的边界,肆无忌惮,孩子在意识层面也认为这是父母为我好,丧失了反抗的力量,代价就是孩子的自我边界的破碎不堪。自我边界反复被父母突破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也无法保护自我边界,轻则没有主见,重则被人控制。
2.共情他人的能力。共情能力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基本能力。如果父母能够共情孩子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比如自己做主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孩子自然也知道他人有这样的需要。没有被父母共情的孩子长大以后,要么会强迫性重复吸引他人攻击自己,要么会因为回避人际冲突而变得自我封闭。
3.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是用智力解决问题。这是生活更文明更美好的基本前提。但是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在学习上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有很多情绪,好像发火大吼几声就能解决问题似的。孩子很容易学会这一招,并用到其他方面。但是情绪只会使问题变得更麻烦。所以父母必须学会用智力,而不是情绪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曾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