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繁体字是“學”,上半部分表示“交往”的意思,一个乂,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和教材的交往;下面一个乂,表示学生之间交往的样子,那包着乂的两侧的部分,行为大人的手,表示大人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那么整体来说“学”的意思就是孩子在教室里,在老师的帮助、支持下,与教材交往,与同伴交往的过程。
这里有两点至关重要,是学生的学习必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不是让学生“自学、自习”,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维持教师秩序、控制学生,而是要集中精力地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主轴,所以教师的倾听至关重要,课堂上不被预设、教案绑架,真正地与学生发生“交往”,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二是学生要在交往中学习,与教材、教师、同伴交往。后现代主义认为,一切个人的见解都是一种偏见,学校里的学习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无交往,不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里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的教室、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流于一种形式,本节课没有什么活动或者整合整个课堂发现没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步骤,那就随便选择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学习。而佐藤学认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互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个体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更要学会认真地倾听与同伴之间相互分享,只有这样最终才能集思广益形成自己更好的东西,经过反思返回到个体的学习,达到与自身对话的状态。
这两天的学习,发现都与倾听有很大的关系,刚好今天早上读到数学名家张齐华的一篇文章《数学课堂,如何让倾听真正发生?》,觉得两个人的观点有相通的地方,然后把张齐华的文章画了一个思维导图,果真“英雄所见略同”,佐藤学和张齐华的观点确实有相通的地方,可见倾听的意义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