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职业的关系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种动态的匹配。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去跟随,主动适应职业;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去领舞,让职业来匹配我们。
职业中永远有两种匹配的策略:一种叫做资源策略,就是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能做什么便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就做好什么;一种叫做愿景策略,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倒推满足条件,即“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资源?然后主动地去补”。这两种都是不错的职业策略。
资源策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跟随策略,它的好处是效率很高,非常务实,马上能开始,立刻就有收益,而且压力压力很小。坏处是你做的事情可能不完全是你想做的,你收到的回馈也不一定都是你喜欢的。长时间的跟随会导致一个人的惰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一个萝卜一个坑,长久下来,萝卜便变成了坑的模样。一旦组织发生变化,他自己是第一个死的。
愿景策略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领跑策略,它的好处是你终究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坏处是这可能需要很久,因为能力和资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愿景策略失败的示范,即你纠结于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资源能力短期内就是不够,就迟迟不拿出手,越是不拿出手,越是没法进行下一轮的互动,最终把自己给憋死。
如果你理解不同职业的优缺点,你便可以理解不同职业类型,其实需要应用不同的策略。
资源策略非常适合那些门槛不高,但实践经验大于知识学习的岗位。比如销售、市场、传媒、产品经理、人力资源、行政,这些领域的门槛不高,但是想要做好必须有丰富的实操经验。这样的职位边练边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尽早开始做,在练习中学习。
愿景策略适合那些需要大量完整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开始的岗位。比如医生、律师、科研,这些领域要做好需要数年的完整训练,一定要尽早选定,尽早开始,先学好再练习。而且,一旦选定,转换成本很高。
很多人职业发展的不顺利,就是职业策略搞混的原因。想当个作家,结果读了三百本书却一字未写。反过来,有人想做科学家,却每天在家瞎鼓动——现代科学早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这些都是发展策略搞混了。
那我们在当前的职业中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般来说,刚进入职场,或者进入一个新的组织、圈子,组织强大,而你只是一个新兵,那最好的策略就是跟随。先搞清楚需求,先适应,再求生存。这个时候组织在领舞,它对你的期待是先做好手头事,当然也会提供很多资源给你,比如培训、谈话等,帮你跟上。
等你度过了适应期,资源导向的劣势就逐渐显现出来。长期跟随让你进步不多,你到底是上10年班,还是第一年的班上了10年?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转换成愿景策略: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如何发挥自己独有的天赋和优势?你如何在组织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策略。职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策略。也许你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职业是一个持续地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自我实现的社会交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