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结束了级部绑定课,心里紧绷的那根弦瞬间放松了,回想将近两周的磨课,的确值得记录,也收获满满
和一年级的级部绑定课不同,这一次我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磨课没有了排斥,反而很期待每一次磨完课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第一次磨完课,我的课只讲了一半,问题在于细节太多,环节处理的不够干脆,重难点不够突出等等问题。师父给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这堂课慢慢有了雏形。
而距离上一次讲公开课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课堂的把握、对目标的把握、对课堂节奏的掌控等等都距离我预想的差的太多。
但是就如我和心愿聊天时所说的,我觉得这样很好,好在我知道自己该努力、该改变的方向在哪。
所以去网上找名师课堂、名师授课、教案等等,去前辈那里寻找可以借鉴的点。就这样,一些没必要的细节被删掉了。也在波姐的帮助下加了一个亮点“语言渲染”。
但是《羿射九日》这一课,有两个重点教学目标,一个是借助表格讲故事,第二是交流神奇。第二个教学目标对我来说的确是无从下手,对于孩子们来说,体会神奇,就是提出疑问的过程,比如太阳怎么会在树上?太阳怎么会坐两轮车?而对于神话故事,要选择相信,质疑只会将孩子脱离故事,所以这个目标迟迟不能得到实现。所以师父给我提出了建议,多去读儿童文学作品,从那其中得到启发。
课堂上,指导朗读是体会文本最好的方法。我还记得在12班试讲的时候,头一次将我准备的内容讲完了,我还称之为一次进步。可是内容虽然讲完了,但是总觉得这堂课很仓促,很多问题也都流于表面,不扎实。而反映到教学目标上就是重点不够明确,这个问题往往在听别人的课时很容易发现,但是落实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这是硬伤,太难改变了。
师父也说我不舍得大改呀!可是在那个时候我的问题便在于总觉得去掉一个部分这堂课就不完整了,终于在周末我将课大改了一番,将重点落在羿射九日这个情景上,而其他部分就省之又省,只拣重点。这样下来,重点明确,整堂课也明朗了很多,指导朗读变多了,整堂课沉浸中,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而讲完这堂课,师父也提醒了我一个让课堂更加深入的方法:追问。是啊,课堂不可能按照我的思路一直进行下去,既然提问了,孩子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回答,那在碰到我没有预设到的回答呢?我一般的做法是再继续提问,将错误答案放过去了,但是问题就在于回答错的那个孩子依然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面对这样的错误答案,我应该做的是“追问”,用我的语言一步步引导孩子理解这个问题。
对比今天讲完课的那一瞬间,现在我的心情更多的反而是觉得空落落的,可能这就是磨课的魅力吧,在一次次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自己的心境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