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不喜欢重复?中国汉语里,“ 喜新厌旧” 和 “朝三暮四" 都表示人的不专一性和喜欢更多和新鲜感。
婚姻里,即使自己家的老婆再美,看久了也没有隔壁家王二的老婆看着顺眼。
工作上一直重复干同样的工作内容,干久了肯定会感觉到无聊和烦躁,于是现代社会很少有像我们父辈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同一个工作,现在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也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稳定和无压力。所以刚毕业就换几个工作的是很普遍的现象。
大脑是喜欢稳定和确定的,因为这是一个低耗能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即使我们觉得老婆还是别人家的好,还是会考虑换老婆的各种成本,经济问题、养育孩子和时间投入等。即使这份工作再无趣,也会考虑换一份工作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舒适,因为我们都厌恶损失。
大脑有一个非常基础的需求,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如果外在环境没有变,我们宁愿一直呆在舒适区里,但是为了适应外在的挑战和变化,我们需要变化。
拿情绪管理来说,孩子做作业让家长发脾气肝疼,情绪没控制好,揍了孩子一顿;于是伤心自责悔不当初,可是下一次孩子犯错时还是会火冒三丈。因为大脑习惯于旧的处理坏情绪的模式。但是如果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控制住了一次,那下一次就有趋向好转的可能。因为大脑的塑造都是由一个个小小行为的权重叠加起来的。
再拿语言学习来说,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是有门槛。我们都知道背诵和重复在语言学习方面的重要性,可是就是不愿意去做,因为重复一遍遍读和背,到脱口而出,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所以我们宁愿去学新课内容,也不愿去重复背旧的内容,旧资料大脑对它产生不了预期,没有新的刺激。
瑞典语言家斯蒂夫·考夫曼会说十门语言,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只要有适当刺激,大多数人都有学语言的潜能。他学习语言的一个方法,就是重复。磨耳朵无效是因为没有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入。学习语言是一个有门槛性的事情,刚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时,你很难完全理解所听的材料,必须加大输入,形成可理解性的输入,不断坚持下去,就能够理解你所听到的材料。
但这依然解决不了开口说语言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发挥重复的作用,反反复复地听听过的材料,而且要重复听长度有限的材料,不断地重复,就会逐步发现语言学习的诀窍。没有重复足够多的次数,绝对体会不到语言之美。
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知识。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不少,但成效不大,一个原因在于,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总把它当做知识来学,我也讨厌背诵和重复。于是一段新概念的课文,总不愿意背下来,宁愿去学下一课,再下一课,其他英文材料也是一样。
这周三我边走边背新概念二的课文,一遍录音卡壳了就再来下一遍,终于把一篇新概念二的文章背下来了,而且因为听的遍数多,语音和语调也模仿下来了,那时我体会到的不仅是重复后的获得感,还收获了一种自信”我可以“。
于是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学语言把它当做学知识的方式来学,而是要把语言当成一种技能来训练。
你坚持的最久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其实,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坚持过,体会过坚持后的收获感,才能真正理解「坚持」的意义。大脑会记住你的坚持和坚持过后的愉悦感、成就感,一旦你习惯了做有门槛的事情,一旦你习惯了这种耗能,到达了最近发展区,大脑就会把它当作一种新的稳态,持续下去,我们也就不会觉得麻烦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