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习惯很差,为了他的将来,为了有强大的竞争力,自然费尽心机从众多不良习惯中纠错,强制性地做回正确的样子。
类似从一个舒服的姿势,被要求换到一个直挺挺树立的姿态,内心自然很痛苦,也很抗拒,没有高压的命令和外来的威严,恐怕难以形成。
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任何快乐和愉悦的心情,它自然不会一直坚持去做,更不会变成内心自发的习惯,那么自律也无从谈起。
有效教育并非一定要经历痛苦和磨难,或许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发掘其中正向的感受,带来快乐的感受,带来成功感而获得成功。
所有的习惯都源于内在的愉悦感
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都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没有父母的催促,没有被要求做这个,做那个,他会由着内心的感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到限制。
心里面获得的愉悦感,就是孩子喜欢做这些事情的内在动力。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改变结果,结果养成了习惯。
所以,爸爸妈妈想要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妨从正向思考的方式出发,让孩子看到“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滋生起“我要去做的想法”。
例如,整理书桌,平时看到孩子的书桌上堆满课本、作业本,还有课外读本,书堆下掩盖着铅笔、尺子、橡皮等等。
堆成小山一样的书桌,不仅仅视觉受挫,而且做作业、写字都有点困难,最后只能扒拉出一小块空地,极其艰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间或有找铅笔,找橡皮等等劳心劳力的小事情,影响学习也影响心情。
当书桌收拾好了,各类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铅笔、尺子、橡皮也各自回归原处,干净整洁的书桌,井井有条地学习用具,心情舒畅,学习效率也跟着上涨。
此情此景,爸爸妈妈可以轻描淡写“哟,书桌这么干净,心情都敞亮了,写字都会块一些吧!”
教养模式的改变,不仅是孩子的,更是父母的
或许孩子也会感觉良好,但他还不成熟,他的认知不一定能够建立类似正向的思维,父母需要这样去做,去推动他进行积极的思考,况且这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孩子正向思考的模式,其实也是提高父母家庭教育水平的过程。
只要对比惯常对话,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赶紧把书桌收拾干净!我数一、二、三“
”看看你的桌子都乱成什么样子,是狗窝吗!“
如此的教养方式,自然是停留在”要他做“的阶段,很难正真达到”好习惯“的高级层次。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果不掌握有效的方法,只能让父母停留在一吼、二骂、三惩罚的初级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体会自我感受,进入同理的情感,从中找到内心愉悦所在,自发主动地”我要去做“,就是父母家庭教育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