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中,有介绍“蔡伦造纸”的内容,所以中国人对“蔡伦”并不陌生。在汉中市洋县的龙亭村,有一处著名的蔡伦墓祠,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2019年2月6日,时隔将近十一年,我再次来到这里——
在山西运城、湖南萱州和耒阳等地,也修建有蔡侯祠和蔡伦的衣冠冢。但是,它们都是后人凭吊蔡伦的纪念地,洋县蔡伦墓是他真正的长眠之地。2006年5月25日,这里的蔡伦墓和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伦墓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蔡侯祠,北为蔡伦墓。蔡侯祠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修建,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和正殿。在正殿的大门上,悬挂着唐德宗御书的“蔡侯祠”匾额,殿内供奉着蔡伦的塑像。除此之外,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
在蔡侯祠的献殿内,陈列着这里出土的汉代陶瓦片和印纹砖,以及造纸古遗址留下的铁锅、石臼等造纸使用的各类工具。1984年至1994年,翻修蔡侯祠之际,先后发现汉砖、陶罐、五铢钱、“永初二年辛酉岁”和“泰始五年”铭文砖,证明这里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时期均有修葺。
在正殿的后方,有一件清代的石雕八仙缸,上面雕刻着道教的八仙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北侧精美的垂花门,为墓园和祠堂的分界,上方的匾额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书的“蔡伦墓”三个字。
迈入垂花门,先迎面就是蔡伦的墓冢,呈覆斗状,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环境优雅,古柏参天,显得庄严肃穆。据说,蔡伦墓最鼎盛时,占地达四十余亩,殿宇巍峨,气势恢宏。
可惜,历经风雨沧桑,这里屡遭劫难。上个世纪60年代,蔡伦墓变成骡马和木材交易市场,墓冢前的古树名木和石刻遭到破坏。如今,在蔡伦墓冢南侧,仅存一对南宋的石羊和明代的石人。
在墓冢前方两侧,竖立着六块明清时期的石碑,均被玻璃罩和围栏保护起来。正中央的祭亭,重建于1995年,墓碑上的“蔡伦墓”三个字,为我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简洁明快。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今天的湖南郴州人。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入宫;章和二年(88),升为中常侍,兼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
在过去造纸术的基础上,蔡伦革新了造纸的工艺,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终于制成了价格便宜的“蔡侯纸”。元兴元年(105),汉和帝下令,推广蔡伦的造纸法。
汉安帝元初元年(114),蔡伦被封为龙亭侯;建光元年(121),权力斗争失败,蔡伦服毒自杀,埋葬在自己的封地。汉桓帝元嘉元年(151),皇帝敕令在此修墓建祠,以纪念蔡伦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