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既要吃得丰富多样,又要吃得适度适量。端牢“中国饭碗”,也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要树立大食物观”,这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思远虑,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战略擘画。食物产得出、供得优、供得多样,意味着希望、健康、成长、稳定和家园。食物至关重要,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新阶段,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是民生大事,是伟大工程。
回到一日三餐上,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舌尖上的一饮一啄,自有讲究,也自有分寸。万物有生必有死,平淡安康才是真。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有其规律之所在。无论学习抑或生活是何种的窘,无论肩头任务有多么让人喘不上气,希望我们仍能分出一些心思认真对待饮食,对待一日三餐。因为吃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健康,更重要的是在咀嚼吞咽中捕捉美好的细节,感受人间温暖、人文情怀。当柴米油盐=琴棋书画时,这样的柴米油盐才是文化之所在。毕竟,吃是人的本性,除了目标、梦想之外,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吃饱吃好了才能安心地学习和更好地工作。
人莫不饮食也。能吃是一种幸福,会吃是一种情趣,细细地咀嚼,愉快地回味,感受-日三餐中的人文情怀。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那是最简单的幸福,也是最不简单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