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看了一部让人非常震惊的记录片,来自BBC的《人生七年》。
01
《人生七年》是由年轻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与保罗·阿尔蒙执导,从1964年到2019年,耗时56年,每隔7年更新一集。它真实记录了14位孩子,从7岁到63岁的人生。
导演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抨击英国社会阶层固化,但我们却从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了很多除阶级以外的东西。
被采访的14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来自伦敦富裕的孩子,7岁就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知道报纸你有他的股权。这些孩子非常清楚自己未来要上什么学校,受什么样的教育。
来自伦敦贫穷地区的孩子,他们来自一所公立学校,一群人在课堂上吵吵闹闹,当询问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梦想时,有的说想要成为马术师,有的说只希望自己走走看看,有的干脆说“不需要大学”,也有的孩子压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
56年的跟拍中,精英阶层的孩子因为对未来的方向非常明确,影片采访到后面大都按照理想的轨迹在走,有的成为皇家律师,积极进入政界,有的则成为了知名的制片人,或者创立公司。
来自贫穷区的孩子,普遍对未来没有规划,那位想要成为马术师的男孩,最终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其他孩子,大多都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图书管理员、搬砖工人、女孩子则成了家庭主妇等等。他们普遍没有跳出父母所属的阶层,而将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
在所有的穷孩子中,只有一个男孩依靠奖学金考取了牛津大学,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14个孩子,他们用真实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有三点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02
《人生七年》之所以豆瓣评分9.6,影响了众多国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强大的时间复利。一部纪录片耗时56年拍摄而成,这本身就非常令人震惊。
“复利效应”本质上是来自时间的沉淀,来自持续地专注和精进。 我的老师萌姐说,赢就是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说得同样是这个道理。不走捷径,有时候恰恰就是最大的捷径。
03
《人生七年》中John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足够真实且足够努力。这个小男生7岁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未来要上什么样的学校,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要从政的理想,21岁的时候John顺利考入了剑桥大学,读了理想的法学专业。
毕业后的John成功进入了法院工作,并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娶了保加利亚外交官的女儿,两人在一起做慈善的过程中,内心过得非常的富足。
在影片中,John总是显得非常理性,年轻时候的傲慢年老时候的淡然,他一直都在按照规划好的轨迹前进。
一直到63岁,John的人生看起来都非常顺利、体面、优越,但其实他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相反过得还非常艰难。
John透露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赚钱,他读牛津大学的学费也全部靠自己努力拿的奖学金。
对于成功的人,我们往往存在很多的偏见,就像我们看待优秀的女性,我们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她们。
长得漂亮的会说是“花瓶”,长得不漂亮的说她们是“灭绝师太”,努力说是“女强人”、“女汉子”,再不然就想当然得咒她们是“被老公嫌弃的一群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人人都看到她们与生俱来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但其实在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背后,更是她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
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然而这些因素的背后映射的是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些常年保持学习、保持好体型的人,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在他们呈现的背后,往往是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
04
《人生七年》中John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足够真实且足够努力。这个小男生7岁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未来要上什么样的学校,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要从政的理想,21岁的时候John顺利考入了剑桥大学,读了理想的法学专业。
在众多贫穷的孩子中,只有一个叫NICK(尼克)的孩子,依靠知识改变了自己所处的阶层。尼克是农场主的孩子,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对知识的热爱的敬畏,成功考取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想要梦想照进现实,教育无疑是最快的捷径。看到尼克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来自美国的励志女孩,也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韦斯特弗。
这个女孩17岁前从未上过学,她形容自己是生活在“垃圾堆”你的人,然而她却通过自学先后考取了杨百翰大学,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时代周刊》的“年度影响力人物”。
在她的传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中说,她曾经非常的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的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她逃离了大山,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也是教育给了她生命的无限可能。
没有人会成为你生活的“救世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山,你当如同小鸟纵情飞往,你也终将会抵达,属于你的那片山巅。如同塔拉,如同你我,如同这熙攘尘寰中寻寻觅觅的每个人。
教育,带给了我们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