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了,关于我的父亲母亲。
1、父亲、母亲、我、老弟
那年母亲25岁,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而父亲当时的真实年龄是35岁,因为会修摩托车的手艺,外婆觉得当时有门手艺就有出路,以后生活肯定有奔头,自然而然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也并未有更多的了解,听从了父母之命,没有恋爱的经历,直接步入了婚姻。
隔年我出生了,又过了两年我弟也出生了,当时由于父亲要修车,我刚学会走路,我弟还嗷嗷待哺,母亲又要忙于家里那个杂货铺的生意脱不开身。
于是经常是母亲一手抱着我弟,一手拉着我,还要顾着家里的生意买卖,时常忙得团团转,稍大一点刚上小学母亲把我送到当老师的姨妈家带着,所以我的童年基本在校园里度过的,这是后话了。
2、那些记忆中的苦日子
一直觉得父亲的脾气暴躁,母亲温顺,每次争吵基本是以母亲的隐忍结束,以前不懂事的我总会抱怨父亲的死板和坏脾气,虽然这种坏脾气只会用在朝夕相处的母亲身上,对我们姐弟俩不怎么责骂,心疼母亲的同时心里会暗暗下觉心以后一定要自己选择一个疼爱自己性格好的人。
后来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对父亲的过去了解多了,慢慢也多了些包容和理解,开始接纳父亲的脾气,按父亲的话讲他是个命苦的人,这辈子什么苦都吃过。
父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36岁就因病去世,也就是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他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姊妹,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没有母爱加之生活贫穷,总会遭致周围一些人异样的眼光。
听父亲讲他们小时候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能吃一点点肉,吃的那种豆腐总要放很多盐巴,一块分成好几块紧着吃,抿一小口豆腐,扒拉一大口饭,吃到嘴里哪里还有豆腐的味儿,尽是咸味。
所以父亲总感慨现在的人幸福,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也许是因为经历的苦日子太多,已经习惯了那种紧巴巴的节奏,所以父亲一直都很节省,节省到有时我和母亲会认为抠的程度。
3、根源
父亲舍不得花钱置办任何东西,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都是近几年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下才买的。
对于一些新鲜的东西父亲也一概不感兴趣,比如手机,周围很多上年纪的老人都会用智能机了,父亲却连接打电话都不会,母亲说让他学,他说学这个干嘛,又用不着。
其实啊,父亲是个极好面子的人,不服输,用母亲的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母亲常常跟我聊父亲适合生活在古代,思想极其封闭落后,也多亏了母亲的开导,父亲近几年数落的次数要少很多,也能稍微接受一些新事物,不至之前那么顽固。
有时候想想父亲其实挺不容易的,现在看来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和小时候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自小尝遍辛酸苦辣,自然无法做到阔绰,每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剩余的全存银行。
4、贫穷之顶下的求学路
父亲小时候因为穷,不得不养一年鸭子,然后卖了钱再上一年学,如此往复完成学业,所以父亲年龄很大的时候依旧在求学路上,这也成了村里邻里之间饭后的谈资,以致于后来村里人都以为父亲去当老师了。父亲最终还是迫于糊口的压力,到外地谋生,吃过很多苦,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在露天的田埂上,沙丘上过过夜,后来才学了修车的手艺。
5、梦想的延续
也许每一个父母都有一种情怀,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圆自己未圆的梦,所以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姐弟俩好好读书,我俩也算争气,都考上了大学,而我随后又读了研究生,一个家里出两个大学生研究生这在当时的农村算很少见的了,所以父亲出去总是很乐意享受周围人的夸赞,其实我们后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母亲的浸染。
一直觉得母亲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人,周围邻居对母亲的性格秉性多是夸赞,我有时候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其实是有遗传到父亲脾气的暴躁一面,只是多年的教育让自己学会控制脾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如今六十出头,我们姐弟俩回家的频率也越发的少了,近几年猛然发现父亲头顶多了许多白发,行动的步伐也缓慢了许多,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多有心酸,苦了一辈子,还不肯停歇下来好好享福,总想着要再赚点钱给老弟娶媳妇,任凭我俩怎么劝说父亲都不听,依旧还是不舍得自己吃用。
6、沉默的爱
父亲是个从不表达感情的人,从不,在家的他和家人基本不怎么交流,只是一个人默默看电视,只有我们出远门前父亲会一再嘱咐在外面多注意点,要和同事领导相处好云云之类的话,也许是从小习惯了没有感情输出,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表达,每次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电话的话必然说的是这两句 "吃饭了没,叫你妈妈来接电话哈",没有过多的寒暄,形成极大刀叉的是跟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八卦闲聊一说就是半个小时。
有时会觉得父亲内心是孤独的,但身为女儿的我又不知如何排遣老人的这种孤独,很是心疼,在我看来他表达爱的方式全在菜里,家里向来是父亲买菜做饭,他对吃的比较感兴趣,做菜的手艺也是一级棒,父亲会做各式样式的菜,尤其家常菜式,有时在别处吃了个不错的菜,父亲也会回家学着做。
有时吃饭我随口说一句在外面吃的某道菜很好吃,晚上立马饭桌上就会出现这道菜,父亲也不会问我好吃与否,单凭菜名便自创一道同名菜,我心里知道父亲只希望能在我在家停留的这段日子里尽量满足我的味蕾,所以每每我都会点头称赞菜的味道很赞,比外面的好吃多了。
奇怪的是父亲虽不怎么表达感情,但记性出奇的好,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吃本地山上菜的一种野蘑菇,街上也有卖,第一次吃的时候觉得特别好吃,就随口说了这道菜不错,没想到在野蘑菇生长的那个季节隔几天父亲就会去菜市场买来做给我们吃,一直吃到腻我都不好意思跟父亲吃腻了,依旧会称赞蘑菇很鲜美,或许父亲一直想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父亲的爱全在菜里。ps:直至今日,从不挑食的我唯一不吃的一道菜便是香菇,估计是吃得太过吃伤了,都是泪啊!
要问我这个世界上最佩服的人是谁,应该就数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很平凡的农村妇女,初中文化,但在我看来绝对是有大智慧的女人。母亲向来尊重我的选择,一路走来人生的很多转折都会与母亲交流讨论,并不是像父亲那样粗暴的阻饶。
7、无法重来的爱情
我经常会想母亲如果当年没有嫁给父亲,应该日子会过得更好,一直觉得母亲婚姻算是父母之命下的牺牲品,外婆家里人觉得母亲额头过于凸,长相平平,能嫁给一个手艺人还是很不错的,于是并没有让父母相互了解就直接步入婚姻。
没有相互磨合的结合注定波折重重,父亲和母亲完全不是一路人,互补倒是蛮贴切的。
父亲保守封闭,性格火爆,母亲自强自立,耐心温和,无数次的争吵我都是瞅见母亲默不作声,事实上百分之九十都是父亲的错,母亲总跟我说,她只是不想跟父亲吵,要吵的话家里整天都鸡飞狗跳,哪里还能过日子,父亲骂的话就当空气就行。
其实有时候父亲也知道是自己的错,只是碍于面子或是骨子里潜在的一种读书人的清高,从不承认自己的错,最多就以沉默代之,母亲也多半怕影响到我们姐弟俩,总是将争吵扼杀在襁褓里。还好我俩从小的心思全在学习上,大多时间都是寄宿在学校,母亲也并未将过多的这种负面情绪波及我俩,我俩还算生长得阳光。
就这么多亏母亲的隐忍,父母的婚姻转眼就过了27年,我不敢说父母之间有爱情,将近三十多年的相处,有的应该是多年相濡以沫陪伴的亲情。
母亲习惯了父亲偶尔控制不住脾气的责骂,而父亲脾气也被母亲多年的说教打磨整治得基本没脾气了,花甲之年,父亲的内心是感恩母亲的包容,母亲也并未记恨父亲的多年责骂。
这不,这几日父亲因感冒嗓子说不出话,母亲听别人说萝卜桔皮冰糖水对嗓子好,立马给父亲炖了一大碗,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这也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更是亲情---爱多于骂。
也欢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父亲母亲的故事!
瑜之初心,一个爱文字的傻姑娘。
爱生活,爱瑜伽,偶尔写些小分享。
如果屏幕前的你跟我一样爱写文爱运动,欢迎积极骚扰。
喜欢这篇文章千万不要吝啬你可爱的手指头,点个赞,可以的话欢迎关注哦~
就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