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是学贯中西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坚持每天写作,每年写作量达39万字之多,各类作品总数达1400万字多。梁启超从小热爱读书,他曾经直言:“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到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
关于读书一事,梁启超写过《读书法》《国学入门书要目及读法》等文章,专门论述了读书方法的问题。后来他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作了总结,总结出了“鸟瞰、解剖、会通”三步读书法。
读书前先要鸟瞰
鸟瞰即对一本书进行简单粗略的阅读,通过阅读书的序言、简介、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等,快速地实现对全书的浏览,从而整体上把握这本书。
读书中要解剖
梁启超认为读书学会鸟瞰只是第一步,想要抓住书的精髓,还需在读书中学会重点解剖。
我们如何对所读之书进行细致而耐心的解剖呢?梁启超告诉了我们一个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方法——抄录。
梁启超说:“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告诉广大读书人读书离不了这条路,梁启超做了个生动而鲜明的比照,他说:“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方法。”
读书后还要会通
梁启超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在经过鸟瞰和解剖后,梁启超告诉我们读书后还要会通。会通,顾名思义即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把书中的知识完完全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世界之书浩如烟海,好的读书方法也千千万,但正如梁启超所言:“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