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早安昌宁!
今天重点探访昌宁的古树生普~
总听说“漭水源头茶”,路过昌宁怎能错过。
于是昨日搭乘小巴车弯弯绕绕,上到漭水镇黄家寨村寻源。
这里先插播一段典故:
【走进昌宁漭水,千峰竞秀,万木争荣、百鸟调啾、茶中有林、林中有茶,青石板上还遗留着旧时马蹄踏出的痕迹······
明宣德九年(1434年)前,莽氏家族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开发生计。因莽氏家族滨水而居,而取名为莽水,此地山川秀丽,水资源丰富,随着历史的变迁更名为漭水。】
昌宁,位于澜沧江流域上游,是历史上茶马古道重要支道的必经之地,《茶乡昌宁》序中:“高山锁河谷,十里不同天,山脚甘蔗流蜜,山腰茶叶滴翠,山头青稞顶霜。”刻画出了昌宁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漭水镇,是昌宁县古茶树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是昌宁乃至滇西栽培型茶树重要原产地,被称为"沧江茶源"和"古树茶之乡"。
黄家寨,位于漭水源头,被称为“漭水源头茶”。黄家寨平均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水量1463毫米,土壤类型为典型的弱酸性红壤、黄壤,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多气候类型在境内交织,形成了晨雾暮霭的独特宜茶气候。
黄家寨大叶古树茶属阿萨姆茶种中的一个种类,是云南省国家级地方性良种,茶叶内含水溶性物质、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是保山茶区好茶的典型代表。
非常幸运,蝈蝈2016年就在网上认识了一位黄家寨的茶农小孙,这一次我们就联系上了。他爱人小杨亲自开车从山上下来昌宁县城接我们,开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到了她家,这两年在茶山接触到的茶农人很淳朴善良,制茶环境也都明亮干净。做茶其实还是做人,寻茶就是寻人啊!小杨说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多贵的茶,就看什么人卖给什么人”,想想这十年我们见到听到的,无非在其中了,好在人和人之间的能量是传递影响吸引的。
当实地考察到此后,会发现现实景象往往与典故描述相差甚远,不过漭水茶还是值得一喝,不枉辛苦奔波体验的。
其实茶地茶树看不看都可以,重点是喝出来的味道,最真实的反映了茶叶背后的生态、树种原料、树龄大小、工艺、以及做它的人……
但因初次来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园,再累也要亲临其境观摩学习一下这里的生态,好和茶汤互为验证,根据和老一代的茶农聊天,这里的茶生长很慢,同样粗的根部在其它茶区可能生长了七、八十年,而这里就是一百多年,吸收营养充分,也会造就茶叶内涵物质丰沛。可以看到这里茶区的光照很充足:
确实黄家寨的古树纯料生普苦涩不显,它的叶芽肥大,叶质柔软、油绿,汤色黄明透亮,口感丰富细腻,饮后回甘如饴,正可谓“金汤蜜甜,清香爽口”。也幸运的喝到了她家2020年的古树单株生普,转化了4年的茶香很好闻,茶汤甘甜且表现平稳。给我的感觉有一种山野少女的韵味……
我俩的共同感觉是黄家寨的茶汤和它的生态互为印证,高海拔、温热的气候、红黄土壤都造就了保山最好的古树茶区,光照足增加了甜度,她家的茶地生态确实可以。但这里有些茶地的茶树栽种的太密集,会降低茶汤的醇厚度,如果移植一部分茶树出去,对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我们和小杨分享了这些做茶一路走来的经验。
茶也喝了,生态也看了,人也见了,终究是要告别了,从山上下来奔赴下一站……
晚安,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