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叶嘉莹先生讲这首词,就很喜欢,夏承焘先生对姜夔生平做了详实的考察,从姜夔的感情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颇有感慨。原文如下: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观堂先生说:“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我是不认同的。观堂先生说的有些偏薄。首先这词牌并没有直说咏梅,而是用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中的开头两字。纵观林和靖这两句,如果把它从《山园小梅》诗中单拎出来,可能其他人也会一头雾水,符合这种描写的花树有很多。但放到诗中给了特定的意象梅花,大家就觉得写的很传神。姜夔也许是想通过梅花的意象,抒发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什么感受呢?
作者年轻时和合肥一个女子发生了一段感情,作者为了功名理想南下,后来迫于生计和自己恩人的侄女结婚,但心里却一直忘不掉那女子。中年后再去合肥寻那女子,却得知已经出嫁。正是寻完女子那年冬天他在范成大家做客,范成大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梅花,所以姜夔有感而发,做了这首词。这是这首词的背景。
“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这词上阙应该先看这一句,范成大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梅花,冬天梅花盛发,花香暗暗的就飘到了他住的卧室里,我不妨想象下,年轻时我(姜夔)和那女子在一起生活时,院子里也种了很多梅花,种梅赏梅花可能是我和前任的共同爱好,梅花里面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梅花的香气和前任身上的香味在记忆里已经融合了,所以花香引发了我的感思。“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每当思念她,我就会拿起了长笛吹,和当年相似的月光,一直默默照着我。“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我叫起侍女,外面再冷也要让她折一支梅花来。因为以前合肥那女子也曾冒寒去折过!“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侍女拿来折下的梅枝,我却没雅致帮她插在发髻上,为她赋诗一首。终究此人非彼人,此花非彼花,我心已死,再好的情景也让我无动于衷了。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合肥那女子虽然嫁人,但我和她欣赏着同样的月色,感受着同样的寂静,也许应该寄一支梅花当做留恋?但隔江千万里,路上又已经开始积了雪,驿站都停运了。“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杯酒下肚,眼泪不觉落了下来,看着梅花的花瓣,恨自己一直放不下。这里的“耿”字用的太好了,耿让人联想到耿耿于怀,这是个贬义词,让人感觉是在懊恼,我娶了,你也嫁了,这段感情应该放下了,我却一直耿耿于怀,这段回忆一直在脑中萦绕。“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西湖边北风凛冽,我第一次和你牵手,看着满树梅花盛开把树枝都压弯了,我和你的感情就像这梅花,现实越寒冷,感情开的越炽烈。“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寒冬过了,我们苦难的生活也结束了。春天到来,我们的感情却像这梅花一样,被风一片一片的吹尽了,满眼春光,谁会记得冬天里曾经这把树枝压弯的梅花呢?
这首词姜夔写的就是对之前那段刻骨铭心感情的追忆,但他有家室,他不能明说只能寄托于梅花。是不是很像陆游和他表妹?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但陆游没有家,还有国,他把感情放在了南宋的江山,所以他走出来了。姜夔却一生潦倒,寄人篱下,报国无门。一生没有考取任何功名,平头百姓。这份刻骨的爱情,因为他年轻不成熟,他对理想看的太过肤浅,他对命运的不断妥协,成了心头的朱砂痣。最终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