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这本书后,我知道数天前答应去北京采访该书作者卜键先生,有些托大了。“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这么专业的一本历史读本,岂是我能读到“腠理”后带着问题去请教作者的?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我读完书后带着问题出发。
打开《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几页以后你就会知道,觉得这是一本颇为艰深的历史专业著作,是被书的副标题“误导”了。卜键先生截取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大清朝政中最特殊的5年,用非常生动的叙事,再现了大清王朝盛极而衰的过程和原因。或许有人会说,这段历史,仅就搬上荧屏和银幕的次数,就不是寂寞的往事,卜键先生的笔端再度触及乾隆、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缠斗,有没有新视点?
当然有!
书的第4页,卜键先生一口气罗列了乾隆六十年世界上几个大国的政治格局,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乾隆和嘉庆有国际视野,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会不会因着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而改变我们已经熟知的大清王朝节节败退的结果?尽管历史不容假设,但卜键先生的假设太有诱惑力了,于是,这本原以为会很难读下去的历史专著,竟被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2017年4月23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携九久读书人联合出版的《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在北京恭王府举行研讨会和首发式。研讨会上,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言及卜键先生的新著,如此称赞:“作者用非常文学的手法,借助新鲜的史料,活灵活现地呈现了那一段历史,且人物可信,人物的心理动机可信,叙事丰满而生动”。王蒙先生所言极是,身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卜键先生不因为自己的专业素养而让自己笔下的人和事过于阳春白雪,他用被王蒙先生称为“雅致的语言”将老皇帝乾隆与小皇帝嘉庆5年权力交接的过程写得如故事那般好看,这大概是我阅读这本书始于畏难终于愉悦的主要原因吧。
而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先生的评价,则带给我所见略同的欢快:本书的第4页铺排了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同时期的政治格局,引领着读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情不自禁地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乾隆和嘉庆能够放眼看世界呢?潘凯雄先生说,这是《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新书发布会后的专访中,我就由潘先生的判断出发,问卜键先生,假如乾隆的禅让能够像差不多同时期的美国总统华盛顿一样用毅然决然地告别政坛的方式将皇位传给嘉庆,清王朝会不会改变从此走上颓败的不归路?答案是否定的。苗变之痛和白莲教起事不会因为乾隆的禅让是真实的而偃旗息鼓。既然如此,再一次痛陈大清由盛转衰的关节点,有何价值?价值就在于卜键先生写来有着他的独到之处,他将弘历与颙琰之间源自天然的父子之情描摹得深情款款,你看乾隆,欲将权力传递给嗣皇帝时的不舍、不甘和不放心乃至想要一程又一程地扶助嗣皇帝的心态,让读者对乾隆爱恨交加。本来嘛,紫禁城里怎么可能只有宫斗!有人的地方就能滋生出感情,深宫大院里从来不缺少不父子、母子和兄弟姐妹这些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怎么可能只有密谋和残杀呢?
正因为太熟悉清史了,卜键先生写起我们通过影视剧熟悉的人物,常有让我们大感意外的地方。书里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细节:和珅得知乾隆钦定颙琰接班以后,连夜通过传递给颙琰一柄玉如意的方式给颙琰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个细节,将和珅的玲珑和机心展露得淋漓尽致。然而,卜键先生并不满足于就此收笔,他一笔荡开去,写道颙琰接下和珅递给他的玉如意后,非但没有高兴得溢于言表,还在心里埋下了深恨和珅的种子:既然王位传与了我,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宣布,何劳你这么鬼鬼祟祟地告诉我!这里,作者用非常合理的心理动机推测,为乾隆驾崩以后嘉庆大开杀戒去除和珅埋下了伏笔。
可贵的是,《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一书中,类似和珅连夜递送玉如意的细节比比皆是。正是有了这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我们阅读卜键先生的这本新著,常常产生延伸阅读的欲望,比如,真实的和珅绝不是王刚所扮演的样子那又是什么样的?王聪儿死得如此惨烈,一个女人何以走上反抗朝廷的不归路?如果将天有二日的5年与同时期的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甚至建国不久的美国做一次横向勾连,将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大历史观?
漫长的中国历史,为之书写的文本汗牛充栋,卜键的书写,触发了读者延伸阅读的欲望,可见,作者虽皓首穷经,思想的敏锐度并没有因此委顿,这就决定了《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特别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