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到正当张仪在东方六国进行新一轮的连横已经取得最后的胜利,兴高采烈地返回秦王国报功时。秦惠文王病逝,太子赢荡继位,史称秦武王。
秦武王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等坐上宝座,秦国的一些投机分子趁机而起,纷纷向秦武王打张仪的小报告。东方各国听到消息,先后放弃和解,东西连横阵线消失,南北合纵同盟再建。张仪回到秦国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便决定一定要离开秦国,不能步商鞅的后路。因此他向秦武王说明:“为了秦国的长久利益,东方各国要是能够相互消耗,那是最好不过的。齐国恨透了我,我在哪个国家,齐国就攻击哪个国家。请大王准许我去魏国,则齐国便会攻击魏国,到时候秦国就有利可图了。”秦武王准许了张仪的意见,张仪立马动身去到了魏国,一年后,一代雄辩家张仪便在魏国病逝了。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看不起张仪和苏秦之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战国这个阶段的二十年时间,苏秦张仪二人确实是最亮的那个仔。他们二人的计策左右了当时的整个中国,虽然司马迁对二人的评论不怎么好,但是这位老前辈,还是老老实实的给二人单独列传,并且篇幅是人物里面偏长的了,尤其张仪的篇幅是所有人物列传中最长的。由此可见,这二人的历史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秦武王二年,秦国开始设置丞相,赢疾(秦惠文王的弟弟,是个文武双全的能人)担任左丞相,甘茂担任右丞相(此人是当年张仪和赢疾推荐给秦惠文王的人才)。秦武王是个大力士,没事喜欢搞搞举重,所以秦国的大力士任鄙、乌获以及孟说等人都做了大官。有一次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开一条高速公路,到达洛阳地区,看一眼周王的都城,便死也无憾了。”秦武王四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鼎。鼎是由铜做的,那是非常的沉重。秦武王勉强将鼎举起,但是力气被耗尽了,鼎砸断了膝盖骨,血管爆裂,当场毙命。
如果秦武王只是一个类似部队中班长一样的职务,他和众多大力士竭尽全力比举鼎,红砖认为这是可以彰显自己实力的方法。但是作为一国之主,他不仅是和士兵亲近一下,而是竭尽全力去做,只是逞匹夫之勇而已,愧对了他的身份。我们日常生活中,何尝不是很多这样的人,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省的一个历史事件。
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他那个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弟弟赢稷回国继任了秦王,史称秦昭襄王。关于秦昭襄王如何继位的,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在《史记》魏冉(ran)的传记中,红砖还是抓到了蛛丝马迹。魏冉是昭襄王母亲芈月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的先世都是楚国人,芈月另外还有一个弟弟名为芈戎(华阳君)。魏冉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军中任了比较重要的职务。
秦武王有好几个弟弟,并且秦武王是年轻气盛之时暴毙而亡,他不可能立下遗书说明让昭襄王接位。那为什么是远在燕国做人质的昭襄王即位呢?这其中就是魏冉和芈月两姐弟的功劳了,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秦昭襄王继位后,立马册封魏冉为将军让他守卫都城咸阳。从这句话中其实可以看出,就是魏冉扶持他的外甥昭襄王即位的。
接着《资治通鉴》里面又说到,秦昭襄王二年,庶长(秦官第十、十一级)嬴壮,和一些王子、高官,以及他们的党羽,发动政变。魏冉血腥镇压,全部屠戮。连秦惠文后,也被秘密处决。秦武王的妻子悼武王后,则被遣送回她的娘家魏王国。嬴稷的哥哥弟弟们,有品行不够善良,或有政治潜力的,魏冉把他们一律斩首。由于昭襄王尚且年幼,秦国的朝政由昭襄王的生母宣太后(昭襄王即位后,芈月则成了宣太后)把持,而宣太后则赋予了她的弟弟魏冉极大的权力。从此刻开始,秦国朝政则由这两姐弟把控了整整四十余载。
当年还在念书的红砖第一次阅读此段历史时,深深感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前年幼和家人一起看《甄嬛传》时,就觉得这电视剧中的宫廷斗争相当残酷了。当时很多同学都自我嘲讽,要是把我放到《甄嬛传》里面去,可能连片头都撑不过。但是没想到,真正的历史比电视剧中还要残忍千百倍。
一场政变下来,连秦惠文王的皇后也被屠杀了,秦武王的皇后则被流放。想必是因为她没有子嗣,对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威胁,才被放过一马。至于秦惠文王的众多儿子,只要不利于昭襄王的,统统解决。这简直就是一场血淋淋的大屠杀,什么兄弟,什么血缘,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都算不得什么。从这个方面看来,老百姓还是有老百姓的幸福。
话说回来,身在局中的魏冉和芈月以及昭襄王已经由不得他们的,这场权力角逐的游戏,不是他们想退场就能退场的。类似于《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一样,他们都是黑暗森林中的猎人,你不找准机会开枪干掉别人,那可能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秦昭襄王的时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为宣太后和魏冉话语权非常强的时代(大约有40年)。第二个时代就是宣太后死后的时代(15年左右)。秦国出现了众多能力突出的人才,其中,魏冉便是第一个。魏冉虽然残忍,不过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其次就是同为三朝元老的赢疾和司马错,另外不得不提的一个千古将才——白起。最后一位大佬便是范雎(ju),此人经历颇为传奇,暂时按下不表。
在经过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两代的苦心经营后(秦武王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秦昭襄王接手的秦国,已经是当时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了。前十年有魏冉和司马错以及赢疾这三位大佬的支撑,而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又是愿意放权给下面的人干事的主。因此秦国继续和秦惠文王时代一样,继续扩张实力。
在这里只提前十年左右的几件主要事件。
秦昭襄王六年,蜀侯反叛,结果被司马错按在地上摩擦。
秦昭襄王九年,秦国大败楚国,打下了八座城市,并斩杀了楚将景快。
秦昭襄王十年,楚怀王来秦国朝见,被扣留,使用所有办法都没能回到楚国,最后楚怀王死在了秦国。一国之君兵败还不算,还要去朝见人家,这还不算。最后还死在了秦国,这国君当的太窝囊了。
秦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六国共同攻打秦国,军队开到盐氏就退回去了。至于原因,没有提及,大概是被秦国从内部瓦解了。
三朝元老赢疾于秦昭襄王七年病逝。
秦王朝损失了一位栋梁之材,而后,上天马上为他送来了一位大才——杀神白起。当时的年轻人白起,经魏冉推荐,在秦军中做到了中层干部。从昭襄王十三年起,他和魏冉以及司马错撑起了秦国的一片江山。他们去到哪里,秦国的领土就扩张到了哪里。
从秦昭襄王十二年起,大战共21战,胜19次(均为上面三位大佬所领军),败2次(都是败给了赵国的马服君赵奢,此人是赵括的父亲)。
红砖还是从资治通鉴中截取五次重大战役放在下方给诸君了解一下秦国的三位大佬究竟有多强。
十八年,白起、司马错,攻击魏王国,夺取大小六十一个城市。
二十一年,司马错攻击魏王国所属河内,魏王国割让旧都安邑(山西省夏县),请求和解
二十七年,白起,击败赵王国野战军,杀二万人,攻陷代邑(河北省蔚县)、光狼城(山西省高平市西)。又派大将司马错,征召陇西地区民兵及驻军,在蜀国协助向导下,攻击并完全占领楚王国黔中郡(湖南省沅陵县,黔中郡约包括今湖南省西部及贵州省北部)。楚王国震动,献出汉水以北地区及上庸(湖北省竹溪县)土地。
二十九年,白起攻击楚王国,陷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焚烧楚王国皇家坟墓。楚王国野战军主力被摧毁,不能再战,只好迁都,秦国在郢都设置南郡,封白起当武安君。
三十二年,魏冉,攻击魏王国。韩王国派大将暴鸢率军赴援,魏冉迎战,大破韩军,杀四万人,暴鸢逃奔大梁,魏王国割让八个城市求和。魏冉不理,再度攻击,击败魏王国大将芒卯,占领北宅(河南省郑州市北),包围魏王国首都大梁:魏王国割让温城(河南省温县西)求和。
红砖翻看秦昭襄王时代的相关历史书籍时,不禁连连感叹这三位大佬的军事能力。尤其司马错同志,从秦惠文时代起,从来就没打过败战。但是白起这位小伙子,经过秦昭襄王第二个时代的作战,他的贡献就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司马错了。虽说这三位大佬很厉害,不过,根本原因还是他们背后的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组织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同志们,我们要知道,战争绝不仅仅是只需要靠前方战士有多勇猛就可以胜利的。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大后方政治后勤工作到底做的好不好,古往今来多少名将空有一身本领却败给自己国内的政局形式。譬如战国后期赵国的李牧将军,譬如秦末的章邯、王离、司马欣。(这些人的故事,红砖后续马上就会一一为诸君讲述)他们并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背后的政府,没有给他们支援也就算了,还在后面捅他们刀子,就算是天神下凡也救不了的。正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巨人保护身后的城堡,而城堡里面的人却在攻击巨人)
出将入相近四十余年的魏冉,无疑已经是当时整个战国最有权势的人,史书上记载他封地的金银财宝,已经远远超过秦王室的财富。昭襄王三十六年,生活在母亲和舅舅阴影下整整三十来年的秦昭襄王,招待了一个远从魏国落魄而来的人——范雎。与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张仪一样,秦昭襄王和范雎也进行了线下见面会,两人背着宣太后和魏冉偷偷的在秦昭襄王的房间中聊了很久很久。从此刻起,秦昭襄王最信任的人从他的母亲和舅舅变成了范雎。(他们君臣的故事此文按下不表,下期会重点讲述)
昭襄王四十二年,在秦国整整四十二年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宣太后去世。
秦惠文王去世到宣太后去世,整整四十六年间,经过一帮干臣的努力,秦国的实力进一步的扩展。秦昭襄王的第二个时代(昭襄王四十二年后),东方六国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不错的话,麻烦点个赞或者“关注”吧,诸君的点赞和关注是红砖更新最大的动力!
欲知宣太后去世后魏冉和白起的结局以及秦昭襄王和范雎的故事,且听红砖下回分解。咱们明晚同一时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