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很奇怪?”
“嗯,奇怪。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怪之处啊”
前几天看了一部台湾的纪录片《不老骑士》,一群80岁以上的老人还要骑摩托环岛,外界有很多不同的议论,可是这些老人们却说,“生命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要让生命更宽更深。”即使我已经年迈走不动路,也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啊。
《冈仁波齐》的上映,再度引起了对西藏的关注。很多去过西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这部片子有共鸣,影片中的磕头朝拜,也勾起了在西藏的点点滴滴。我在观看《冈仁波齐》的时候,片中很多熟悉的场景都一一浮现,藏族人的日常生活,在318国道上一路朝圣,里面的每一幕都曾经亲眼目睹。影片的节奏很慢,情节也没有过多的曲折,除了一生一死的对比效果,里面的一切在西藏都如平常生活一样,一如我们的日常。
2016年暑假,我搭车走了后半段的318国道,走完了219国道,路过了冈仁波齐,去到新疆。我对藏族并不算得上是多么的喜爱热衷,可是这些年我却大大小小也去过了不少藏区。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经历,我想我对影片中的朝圣行为也是无法理解,即使看过片子也就只是看过,心中也依旧会存在许多疑惑和不解。
片名是《冈仁波齐》,没看之前,我以为影片主要是讲在冈仁波齐神山转山的故事,可是全片下来,318的一路朝圣占据了三分之二,最后到达冈仁波齐转山时,影片已经接近结尾。看完之后,我总在想,说好的冈仁波齐呢?怎么才到冈仁波齐就结束了,后来想想,是自己太关注于结果了。冈仁波齐是朝圣的终点,而艰辛都在一路上,一直都想着最后的结果,却永远都忽视那最重要的过程。
这样类似于纪录片的电影,能够耐心看下来的人也不多吧。在这朝圣的一群人里,有老人,有中年人,有女人,有年轻人,有儿童,更有刚出生的婴儿。从芒康到拉萨1200公里的朝圣,再从拉萨到冈仁波齐的朝圣,他们的生命意义就是朝圣。其实我在观影过程中,并没有感到过多的震撼,反而是一种很平静的心态。一直很讶异自己的这种心情,回忆了关于在藏区的一些事情,突然明白了这种心情就和我在路上看见这些朝拜的圣徒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啊。
大昭寺,我来来回回地在大昭寺走了很多圈,旁边全是绕着大昭寺在朝圣的藏民,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游客,一样拿着相机,一样带着好奇的眼神,但是他们却不为所动,前进的方向只有他们朝圣的方向。在新藏线一路上的搭车,也曾遇到很多藏族司机载我一程,会经常看到他们每到一个圣山圣湖都会朝拜和洒在垭口祈福的风马旗,三步一叩的朝拜,转经筒前的转经祈福,片子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甚至是他们居住的藏族民居,吃的糌粑水壶里装的酥油茶,影片里所呈现出来的远不如自己经历看到的多。也许是因为在旅途中,已经接受并习惯他们的朝圣,一如我们的吃喝拉撒上班上学。他们的朝圣已经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这种朝圣行为早就在心里当做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不需要太大的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尊重他们的朝圣。而该片我最喜欢的一点,便是导演始终以一种旁观者者的角度在拍摄,真实地呈现朝圣路上的一切,没有事后观点,没有旁白解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也有人在说导演在贩卖民族情怀,消费信仰,批判愚昧的朝拜。这样说的人,是否又曾想过自己的生活又高尚在哪里,生命的意义又比别人的高在哪里?你为生计奔波,买房买车不停加班,这样的生命追求就比别人高尚了?我们一生不过是想要过得快乐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平静安稳,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何必去追责别人的不同。也许你觉得我在街上整天拿着相机拍照像个傻逼一样,你更觉得那些骑行徒步玩户外的人是在自虐,你看不惯那些和社会稍有些不同的行为,那么你有没有先审视自己呢?
冈仁波齐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雪山,每年藏民都会来此转山祈福,很多游客来到冈仁波齐,也会花上三两天的时间和藏民们一同转山。那天,我路过了冈仁波齐,时间和身体的原因,我没有去转山,可是我心中的信仰也不会因此而停止。
这个世界存在的方式千万种,你看到的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不理解,但请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不同的信仰。因为知道世界存在差异,内心才会变得更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