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时时提醒我又到岁尾,新春将至。
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里,无疑是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每个人都会有特别的记忆,这记忆多数与传统习俗有关。父辈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比如祭祖;比如祭天;比如祭神。这些习俗大概因为仪式繁琐,逐渐被我们略去了。还有些简单的易于传承的规矩,比如春节这天除了做饭吃饭拜年,其他啥活儿也不能干;比如吃饺子、贴春联;比如放鞭炮、穿新衣……然而,我们却并未认真继承,更妄言我们的后辈继承下去。许是为了省事,想来更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春节变成一家人热闹团圆、吃喝玩乐的日子。这年年岁岁总相似的春节,竟是乏味了,乏味中的我们又抱怨“缺少年味”。
对于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春节,还是儿时在父母膝下渡过的那些乡村岁月,虽然贫困,如今想起来却是充满欢乐的。最为深刻的记忆莫过于贴春联的环节,以至于成年后,每年过春节最注重的仪式不是放鞭炮,不是穿新衣,也不是吃饺子,而是贴春联。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个传统对于每个中国人根深蒂固。小时候的乡村,春联大多是手写的。家家户户买了红纸,按门楣不同裁剪成大大小小的对子,请文化人写上对联,大年三十贴在各家门框上,整个村庄喜气洋洋。
大伯大概算是村里文化人,作为爷爷的长子,大伯读过几年私塾,他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常常令父亲叹服。就因为毛笔字写得好,每逢春节,大伯成为最忙的人,总有半个村子的春联是他写的。
记得那个时候,每年一进入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往大伯家送红纸,争先恐后的。送的晚了,大伯就不接了,因为写不完。我喜欢到大伯的小屋里,围着他转,看他写春联。满屋子的红纸,满屋子晾着的写好的对子,热心的大伯不但不嫌麻烦,反而乐此不疲。
有些人家把红纸裁剪好送来,自然比较省事,那些粗心人的直接放下几张红纸就走。收到整张的红纸,大伯也只得自己裁剪。大伯裁剪红纸的方法很特别,他根本不用裁纸刀,更不用剪刀。将红纸对折,折线压实,然后用一根奶奶做针线活的棉线穿过对折的红纸中间,这时候我就派上用场了,大伯让我拉紧棉线一头,怕我拉不住,还在我小手上绕几圈。他拉着另外一头,沿着折痕拉过,这红纸便裁好了,又快又整齐。小时候的我,光对大伯这裁纸的手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方法比裁纸刀裁得整齐多了。后来我学画画,经常用大伯的方式裁宣纸,真的是好用,比裁纸刀好用。
到了写字的环节,大伯更是重视。他先从农家历上选好要写的对联,然后把红纸按字数折叠出相应的格子,展开后铺到桌子上,用镇纸压住顶头,打开墨水,拿出他的毛笔,饱蘸浓墨,很潇洒也很认真写着每一个字。大伯写的是标准的楷书,写好的春联像油印的一样,每个字都很好看。为避免每家的春联重复,大伯除了农家历,还专门购买春联书籍。到春节那天,走到村子里,看着家家户户贴上大伯写的春联,我常常心生自豪。
几乎腊月里一个月,大伯都在忙乎写春联。大伯为乡亲们写春联,完全是义务劳动,不但搭上时间,还要搭上笔墨功夫,每家每户来取春联的时候,如果是大人来取,大方的递上一支烟,小气的夸赞一下写得好;如果是孩子来取,那直接拿着就走。总之,无论大人孩子,没有人说谢谢,不过,乡里乡亲的,互相都不客气,说谢谢倒是生分了。但是,时间长了,大家觉得大伯写春联不再是义务,而是应该的。大伯却总是笑呵呵地迎来送往,从不计较。现在回想起来,即便是祖祖辈辈的乡亲,这些乡亲们也还是欠着大伯一声“谢谢”的。
1982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大伯像往常一样早早睡下,可是不曾想,大伯却从此长眠,那年大伯才54岁。如果说亲人之间有心灵感应,我是相信的。那年我15岁,在学校里读书,住校,两个礼拜才回家一次。大伯去世的那天,我没缘由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一向都是学霸的我,在课堂上走神了,只看见老师嘴巴一开一合,却全然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下课后跑到寝室,趴在床上呜呜呜地哭起来。同学问我怎么了,我说不出缘由,只是难过想哭。
第二天早上,正在上课的时候,一位本家的叔叔来到学校,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让我跟他回家,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别问了快点吧,你大伯死了,赶快跟我回去。我没有吃惊,仿佛意料之中,只是默默地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不停擦眼泪。
大伯去世了,过年时候,半个村子的春联没了着落,也许那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大伯存在的价值?
年关将近,父亲说,今年没人给我们写春联了,自己动手写吧。作为爷爷的二儿子,父亲只是在解放后读过几年小学,文化底蕴跟大伯差远了。不过好在年轻时在部队当文书略识了几个字,毛笔字虽然不能和大伯比,写出来也还算能过得去。对门婶子家两口子都是文盲,一时找不到合适人写春联,竟让读初中的儿子练手,那春联写得歪歪斜斜,令人不忍直视。婶子却说,挺好,有个喜庆气儿就行了。
那年的春节,走在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春联奇奇怪怪,再也不像从前漂漂亮亮都是大伯写的,再也看不到大伯潇洒好看的字。尽管门楣上春联蹩脚难看,大家依然开开心心过大年,似乎也并没有谁记起大伯。只有我,看着那年家家户户不知所云的春联,伤感不已:大伯写春联永远成为历史了!
每想及此,我总是万分遗憾,那时候条件太差,大伯写过那么多春联,居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连大伯的字在我脑海里也渐渐模糊了……
借几张网络图片,再现一下当年的情景吧。
窗外又在放鞭炮,“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这是大伯写过的春联,我记忆犹新。不过,现在过年即使农村,也很少见到自己写春联了,都是现成的印刷品,省事倒省事了,却总是少了些传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