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方法是网络时代的“炼金术”,兜售叫卖“诀窍”和“感悟”的人,既有精致虚伪的骗子,夹杂私货的推销员,也有伟大聪明的探险家,还有感悟抒情的诗人。
很多人对“逆袭”和“转变”的痴迷追逐,无意中创造了巨大的眼球市场,励志故事和奋斗讲座作为一剂“强心针”,关键时刻也可以发挥“救亡图存”的作用。但是,充满田园诗意的浪漫主义想象,令人感动流泪的传奇奋斗故事,还有貌似充满逻辑的论证,到底应该相信什么呢?
你相信“奇迹见证”吗?
每年三月,衣衫褴楼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乱七八糟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东西也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刺耳的声调说,“只消唤起它们的灵性。”霍·阿·布恩蒂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越过奇迹和魔力的限度,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这个时代相信炼金术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各式各样“见证奇迹”的传销却依旧大行其道。最常见的是某些广告中,大言不惭地吹嘘“使用了XXX产品之后,什么年轻态、什么一口气上五楼、什么持久1小时”之类的,言之凿凿。如果再找几个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搞一个什么经验交流会之类的,更是让旁观者心痒痒了。
想想那些让你刻骨铭心、感动落泪的故事,有多少是在宣扬“奇迹”。奇迹也许是有的,但不管有没有,如果你控不制住自己错误的直觉,很有可能就掉入了居心叵测者事先埋下的圈套。
直觉啊直觉,有多少错误是因为相信了你
这张图是不是在运动?
这些骰子是平放的,还是立起来的?
你能想到这张椅子的正面吗?
历史上最著名的直觉判断错误就是“天圆地方”说。我想,很多人小时候和我一样,即使是看到了地球的图片,也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人站在球上面不会掉下去?所以,不要太相信直觉,当你感觉一个道理是正确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分析,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什么样的道理才是“科学”的?
关于科学的定义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当然,直到现在,到底什么是科学仍然存在争论。作为一个读者,如果要带着头脑去阅读的话,我想,有三个因素可以做为分析判断的工具。
第一个标准: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也往往是最容易被混淆的。很多“奇迹见证”类的文章之所以可信度不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能够建立充分的因果联系,常常出现错误。
1.把偶然当成了必然
比如当一个人成功之后,当他回顾自己往事的时候,常常会有一段痛苦的经历,并且以此来激励读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痛苦地经历,使他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所以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这就是一个不充分归纳。对于个人而言,因为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再改写了,所以似乎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只是偶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并且导致了意外的结果,同样的事件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一定会有同样的结果吗?
2.原因和结果倒置
比如,我们常常会自己说,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所以干不好。但很多情况是,因为这个事情我们干不好,所以我们不喜欢。
3.把相关等同了因果
凡是喝过水的人都会死,那么,喝水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吗?
我们通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数据调查也发现,投篮命中次数最多的人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那么,我们能说,投篮失败次数导致了命中次数提升吗?
这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投篮次数命中次数的提高是与投篮技巧提升的结果,而失败次数是提升技巧的副产品。换句话说,我们看一个人投篮命中次数的多少,主要看他投篮的总次数和投篮命中率的高低。用失败次数作为自我激励固然可贵,但它绝对不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原因。
第二个标准:可证伪性
就是当我们听到一个证明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证明本身具不具备可证伪性。
“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反例的存在”
比如,有的人说道“所有的人都会死”这个命题,在逻辑上允许存在“有的人不会死”这个反命题,同时,通过经验证明,的确是所有的人都会死。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命题是科学的。
但是,如果我们说:
“XX心灵能量是一种外人无法体验的能量,只有获得了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能量的强大。如果你没有感到这种强大的力量,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获得它。”
这种论证是典型的流氓骗子论证,因为它从逻辑上就不允许反例的存在。
真正科学的理论,是那些可以被证伪,但未被证伪却被证实的理论。
第三条标准:科学范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图说》
在大兴国学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打着传统文化旗号兜售各种歪理邪说的骗子。国学能算是科学吗?按照前面的标准,绝对算不上。那国学的东西能相信吗?
借助科学范式理论,可以给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依照:
范式是在某一个指定时间内一系列限定某一个科学学科的活动。
任何科学理论必然有一群支持这个科学理论的学者群体,对于陌生的理论,直接看他所处的学术群体是哪些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判断。
当有人在兜售国学的时候,一定要去弄清他的学术背景,也就是他治学的态度是否得到了主流学术界的认可。如果不被认可,却又大放其词,还动不动被一些“信徒”称之为“老师”,直接拉黑,必然是神棍和骗子。
那么,我该如何去判断啊?
对于“伸手党”而言,知道了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原则太抽象了,把原则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本身就是费脑子的一件事情。就个人经验而言,主要有以下5个技巧:
1.这些话是谁说的?
当看到一篇讲方法的文章,我们首先要问,这个是谁说的?他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在这个领域有没有相关的经验?
当然,不一定年轻人说的话就是错误的,但至少如果没有经历过事情的人说出来的感受,效果和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2.这个话有谁说过?
柏拉图说“太阳下没有新鲜事”。请大家一定要勤“百度”,多“谷歌”,有本事的上“维基”。有没有依据、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抄的谁的,一旦检索,必然会出现答案。
话说回来,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柏拉图的爱情名言,全是假的:
柏拉图说: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遇到引用这些作为爱情指导的,请放心拉黑,读过《会饮篇》的人都知道,柏拉图的爱情理论比这可刺激多了。
3.这个道理背后有没有相关的依据?
如果可能的话,发个邮件问问作者,你说的这些东西在理论上有依据吗?如果没有依据,那么很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很多关于学习的理论、关于社会交际的理论,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的专家都研究过了。通过了解背后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
4.这个道理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除了数学、几何学等纯逻辑演绎的科学是绝对正确的以外,其他的论证和证明都是有成立条件的。当我们借鉴别人的经验,既不能不加反思地接受,也不能不加反思地批判。弄清楚成立的条件,对自己的知识阅历也是一种提高。
5.我该如何结合运用?
如果你不下水,你永远学不会游泳。你也没有办法评价一种游泳技巧的好坏。
所以,在结合中,变成合适自己的,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有时候,我们真的要想一想,到底是在听方法,还是在被哄骗。现在很多人对所谓的“心灵鸡汤”有所批判,不是说文章写的不好,也不是说故事不圆满,而是利用了人的感情,灌输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骨子里也许是好心,但也误导了很多人。
人必须学会去判断、分析与实践,一定要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弄清楚。否则,即使读再多的文章,也只能是道理越听越多,生活越过越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