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过去的自己
很久了,想为自己写一点点文字,但总是感觉前半生都在忙忙碌碌,单调重复的生活不知道从何说起?
早上,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终于过去了,太阳朦朦胧胧的从云雾里挤出来了,让人感觉到一丝秋日阳光的暖意。此刻,看着对面凤凰梁上已经枯黄的松树林,想起了很多。
七岁的时候,父亲拉着我的手,亲自把我送到了学校.四年级上完后,就算是在村学里毕业了,我上五年级的时候便去了另一所学校,初中时光也是在那里度过。十一岁的我上学需要翻越两座山,穿越三个村,步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学校在山脚下,出校门就是一座大山。早上吃一碗母亲热的剩饭,中午啃一点干馍馍,到放学的时候要爬那座山,心里上都是害怕的。
到后来,干馍馍实在感觉吃不下去了,自己想办法带一瓶水。我也不记得从哪里来的一个装医用葡萄糖水的玻璃瓶子,母亲每天早上给我热完剩饭就装一瓶温开水,嘱咐我带上这瓶水,中午吃馍馍的时候喝一口。可能大家都会奇怪的问,为啥一直是剩饭呢?你要知道,农村的柴火大锅做一碗饭的确不好做,所以母亲每天晚饭会多做些,剩下的早第二天早上热给我吃。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五年吧!因为我在初三的时候还复读了一年。就在初三复读的那年,父亲严厉的说了一句话:“你再考不上高中就到家里耕地来”。那年,我和二弟在一个班上,二弟学习很好,他是很受老师喜欢的同学之一,也就是被默认为向会宁一中输送的优秀学子,老师经常给他们四个单独布置作业。其实,那时候真的很羡慕,能多写一点作业,然后让老师叫都办公室单独批阅。很可惜,我没有享受到老师那么好的“眷顾”。
一年后,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勉强的考上了高中,我记得是以备取生的身份进了会宁一中,但不管怎样,幸运之神还是眷顾了我,能在会宁一中上高中的确是作为会宁人的骄傲。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一个会宁高中生的记忆》里,我记录了关于会宁一中的一些经历,这里不再重复回忆了。
尽管高中又多读了一年,但心爱的会宁一中啊,你没有眷恋我,也没有垂青于我。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补习学校,我灰头土脸、悄无声息的度过了一年的高四生活。高中的学业生活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特别是作为一个高四的学生,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年,蒙受着没有考上大学的耻辱,承受着必须考上一所大学的极大压力。
还是父亲的一句话,又一次让我觉醒。这一次,他没有说让我回家种地来的话,直接说:“再考不上你就自己管自己去,我把你不管了”。回想起上高中的每个周末,父亲要走四十里路,骑着自行车给我送馍馍,临走的时候给我兜里赛十几元钱。那时候父亲的辛苦在我眼里似乎成了理所当然。从来都没有想过山路和公路合起来四十里的路,他每周是怎么走的?后来,我工作了,特意走了一次,那时,我坐了一半的公共汽车,走了一半的山路,就那一半的山路,我走回去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父亲看到后心疼的说:“为啥不租个车回来呢?那些路现在都没有人走了”。
2003年,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所谓的大学,就在那一年,三个弟弟也考上了大学,三个弟弟都是本科,只有我是专科。爷爷不知道什么是本科专科,他就知道四个孙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就这件事在很小的村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上大学的前一天,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们都来我们家里恭喜,在我看来这也算是对我们的一次无偿资助吧!尽管很多人都高兴的有说有笑,或许不高兴的就我一个人。
我记得我们上大学临走的时候,爷爷从草垛里取出来了一个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的卷着一叠人民币,有五角、一元的,更多的是一角、两角的,他把那些钱给我们兄弟几个平均分了。很遗憾,爷爷没有等到我们毕业就走了,我从学校里回来的时候,爷爷已经躺在了冰冷的地上,送他的最后一程,我哭的很伤心。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所学校呢?其实,报志愿的时候我一直在招生简章上找学费最低的学校,所有的师范类学校学费普遍比较低,兰州师专相比其他的师范学校又离家最近,换句话说路费最便宜,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兰州师专。
在兰州师专,我似乎又一次迷失了自己,高中的同学大多数在兰州的各个高校,星期五早上十点上完课宿舍里就找不见人了,星期天晚上的十点才回宿舍,同宿舍的庆阳挚友问我,“你周末到底去哪里了?怎么每周都不见人?”
每个周末不见人的这一学年,给我的回报就是连四等奖学金都没有了。我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或许连父亲批评的一句话都不听不到了。从大二开始,我是自习室和图书馆的常客,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管理员都和我成了熟悉的朋友。很有幸的是在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个老乡,她后来成了我的爱人。在她的鼓动下,我参加了自学本科的考试,也曾创造了一次连过四门课的成绩,我学的最差的英语自学考试也是一次过关的。后来,当我“特岗”转正成正式教师身份时,我的工资比专科毕业的大学生多了几十元。
人的一生注定在漂泊,我的人生亦是如此。小时候想逃离的地方,长大了是回不去的故乡。从校园里出来,又进了校园,在离开故土的他乡走上了三尺讲台。
……
记录以上文字的时候,已经是工作17年后的某个午后,17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挥间,在平凡的日子里,我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谨言慎行的行走在第二故乡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