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感受冒险小说的精彩,认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语言运用:根据阅读内容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思维能力: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
审美创造:品味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外国文学的奇妙和精彩。
【课前解析】
关注原著:《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的故事。他顽皮、任性、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人,随后又被自家飞走的雄鹅带上高空而离开家。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的美丽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还历经了重重苦难。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关注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1850—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因为拉格洛芙的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由于其文学贡献,从1991年开始,拉格洛夫的肖像被印在瑞典货币20克朗钞票上。
关注主要人物: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采用了“变形”这一艺术手段,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尼尔斯的“成人”之路,就是通过被变形成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开始的。变形后,强弱身份被置换,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飞扬跋扈、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的14岁少年,更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变形赋予了平常事物不一样的属性,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注本课在本单元功能定位: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略读课就是需要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精读课所学的方法,按照学习提示去独立阅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名著兴趣。
【教学反思】
《骑鹅旅行记》是六下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童话,选自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形象叙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因调皮被变成小人,接着骑鹅旅行,最后变回原样的过程,故事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课文篇幅较长,训练学生概括篇幅较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给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来概括主要内容。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怎样快速概括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呢?我让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相遇发生的事情列成小标题并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后思考)应该教给学生试着变换人称,加强感悟。这篇童话故事采用第三人称,对尼尔斯的所做、所闻、所感进行描写。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感悟尼尔斯的心理变化,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变换人称的方法,让学生用“我”替代文中的“尼尔斯”,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然后尝试着去阅读,尝试着走进文本,亲身体验。这样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学生很容易说出尼尔斯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