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我们第七组宋萑导师组研讨的时间。我们这可是压轴的研修课程呢,大家急切盼望着,早早来到了活动的教室。
七点,宋萑教授进入我们的腾讯会议中,大家积极跟宋教授打招呼。
第一项,我们组五个人分别将自己学校的情况逐一跟宋教授汇报,并提出自己困惑和自己未来两年要研究的课题方向。
殷小丽校长来自洛阳市伊川县实验小学,秉承“给学生美好童年 给人生坚实起步”的办学宗旨,明确“做真美教育 育博雅少年”的育人目标,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建设课程体系,锤炼教师队伍,开展丰富活动,培育博雅少年。
一、建设课程体系,落实真美德育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形成了真美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七彩社团、真美童年、幸福成长三个系列;养成教育课程、活动课程、真美伊川课程、社团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五大课程;用12个品格月推进每月一事活动;开展“崇文尚礼——我们的礼”专题德育,通过三仪六艺九礼,培育博雅少年;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记忆。依据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努力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度的教育。
二、依托博雅课堂,教师集体成长
实验小学围绕博雅课堂体系,开展由理论—示范—实践—反馈—提升五环节构成的“每月一课”集中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发展,抱团成长让教师在磨砺中发现自己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幸福。主讲教师反复试讲、磨课,还要根据本教研组老师反馈的意见,针对性的修改课堂设计;学科组和备课组成员齐心协力,各出妙招,为主讲教师提供支持。
三、开展特色活动,学生精彩绽放
学校每学年依托玉兰文化节、读书节、贸易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七大校园节日,开展丰富的活动,给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舞台。学校精选《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传统文化作品,用经典浸润孩子们的成长;学校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使学生精修六艺,开设了92个社团,涵盖琴、棋、书、画等多个类别,实现了“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
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师工程和拔尖人才。
刘玲,安阳市胜利路小学校长 。1988年参加工作,做教育32年,做班主任20年,带毕业班9届,这些在课堂和学生在一起的经历让我得到了最美好最浓厚的师生情意,使我始终能做到坚持儿童立场,把学生放在学校最重要的位置。
2014年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到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主持学校全面工作。5年时间,学校建起了一座漂亮的综合教学楼,学生也由原来的180多名增加到600多名,做到了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去年,我调入胜利路小学,这所学校有29个教学班,80名教师,1460多名学生。
两点工作感受:1.薄弱学校的改进从改变环境和改变关系做起。环境干净,孩子们个人卫生干净。好的环境是隐性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风貌;改变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老师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改变从微笑开始,从好好说话开始,从学会倾听开始,从家校彼此信任互助开始,从校园里流动着爱和自由的空气开始,从每一个孩子能从容自信开始……2.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是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好的教育是多元共存和开放共享,为全部生命助长。一所学校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需要被尊重好帮助的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颗脑袋都值得被尊重。如何做好面向个体的教育和评价,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得到特别的关照,是教育的责任。
问题:如何用学校文化建设(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稳步发展的双赢?
学校文化不是文字、标语和口号的堆砌,学校文化是学校中的人——学生、教师、校长学习、生活、工作的方式,是大家的言行举止、神情态度,是学校的精气神儿。它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慢”的教育。
刘晓惠校长在平顶山新华区建设街小学工作,学校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特色理念,致力五项工作建设:(1)创设"健康八好"校园文化;(2)以"两个意识"超前意识和规范意识引领健康管理意识发展;(3)构建"五育交融"的健康课程体系;(4)打造"研训结合"的教师发展共同体;(5)设计"健康成长"的学生发展目标。
提出两个课题研究思路:1.依托“校际联盟"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研究;2.以泥塑特色项目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实施研究,希望通过宋老师的指导,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
陈峻校长是郑州市24中,他们目前的追求:普通教育求突破,美术教育拔高度,音乐教育续辉煌。
困惑和课题: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的艺术性,课程开发的适应性?
实施路径中,大家比较焦虑。双艺课程如何提高成绩?能够在高考中不断进步。
新乡市城关乡贾拥军校长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干了15年,学生由100多名,到现在的2000多名。记录了大量的案例,大体:通过师资团队建设,带成家的感觉。课程体系建设,开始模仿杜郎口模式,后跟从洋思模式,现在,每个孩子一个平板,开始信息化教学,连续三年升学率全县第一。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四三二一课前”活动,学校各个角落都是图书。家校共育,开展家长课堂,培训300多场,每学期必须听两次课,效果很好。硬件方面,超过县城学校,校史馆,创客教室。
课题:1.让农村孩子享受县城的教育。2.农村孩子对信息化教育的思考。
二、宋萑教授对各位校长做了详细的指导:
宋教授说:“五个学校各有特色,我的专业主要就是课程论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来讲大家谈到的主题我还是能够进行指导。名校需要名师,对于学校来将还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将教师队伍作为研究对象还是很合适的。”
一、宋萑教授对殷校长的建议
1.能够成为拔尖性名师都有多少?能够确定范围?
2.这个群体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是什么?
3.3-5年胜任型教师,然后是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大部分都是胜任型教师,基本上都是具有了丰富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是很难传播、比较固化,如何把风格上升为教学思想?对接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是很困难的。
4.基于精准把脉的基础上,提供精准的行动方案。
5.要阅读名师培养的文献,要看看研究的工具。
二、宋萑教授对刘校长的建议
1.题目比较大,文化建设实现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这个题目太大了,作为工作思路太大。最大问题就会出现办学总结而不是专业报告,容易成为各种文化建设的汇总,而不是研究成果,数据支撑是什么?
2.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复杂,你如何判断这个结果是你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所以题目太大,建议能否具体到每个问题?例如聚焦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课堂文化、理念文化、行动文化等等。
3.能不能替换一个题目或者聚焦某个具体的方面。
三、宋萑教授对刘校长的建议
1.同意你的观点;第二个课题比较好,既符合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概念,价值意义比较明显。
2.确定这个题目后,有些担心通过这种泥塑活动是否就是有效果的德育了工作吗?
3.近期在看文献等活动中要关注泥塑项目课程效果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密切关注,对于校本课程的路径要落实到泥塑项目上,同时要注意德育活动。
四、宋萑教授对陈校长的建议
1.最困难的情况,因为高考这点非常具有现实性功能。能否收窄至某个聚焦点,缩小收窄研究的题目,具体到教师队伍,可以收窄至具体学科、音乐或者美术方面,对于其他进行访谈、调研等数据的收集。
2.先易后难,寻找适当见效快的学科或者项目进行部署,群体容易接受、挑战性不太大。
3.现在的水平是什么?现在的问题在哪里?要清晰的把脉、进行数据支撑,然后进行主题教研、课例研修、名师展示、师徒结对等等手段落实,所以要对教师进行前测,然后再进行后测。
五、宋萑教授对贾校长的建议
1.很佩服几年的发展,非常期待去看看。这里面用理念来做课题不一定适合,思想研讨没有问题,但是作为课题研究很难做。因为需要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不一定适合课题,可以作为思想的凝练。
2.农村课堂的信息化,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3.不能用一种方式对待家长课堂,能否进行锤炼、系统化系列化的研究?
工作研究的主题一定要收窄,否则没有时间进行完成。时间投入会很大,一定要收窄题目,降低难度。第二要同步看文献,下载相关文献,重点是一些硕博士的论文,不要特别看案例型、纯理论型的论文,要看有数据型论文。第三要考虑组成一个研究团队,明确人员和职责,负责数据的收集甚至考虑课题分解、系列化安排具体人员分工协作。
推荐书目:发到微信群里。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线上指导已经结束。我们大家明白,做一件事,开始时的斗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要把开始这一刻的勇气,变成每一天的坚持,一定可以拥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