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A,大一进来很不适应学校生活,很快就挂科,拿退学警告,休学,半年后降级复学,学习状态一如从前,几个月后母亲过来陪读,期末再次一塌糊涂。眼看要被学校退学了,父母无计可施,想让孩子再次回家休养。
学习动力不足的并不少见,但这种难以为继的状态还真挺少的。更罕见的是,他妈妈积极地张罗着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他在我们面前几乎一言不发,总是一副木讷又沉默的样子,给人游离在外、事不关己的感觉。
或多或少,这种感觉让人不舒服。像是大人接管了孩子的一切,包括他成长的所有动力,而孩子因为被“剥夺”了这些动力,不知不觉慢慢退缩回自己的世界中,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
我不只一次怀疑,是不是他的家庭关系出了问题,所以要由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这个家庭中最受关注的一员,并通过这种方式来代谢和转移这个家庭的痛苦,转移父母关系中的难题。只是他们不说,也不好猜测太多。
跟这个孩子完全相反的一类人,是这学期复学来班上的一个学生B。
他表现出超过年龄的成熟,成熟到让人觉得他根本不属于校园。他找过我两次,一次办复学手续,告诉我自己在外创业,只是休学时间到了,想把学业完成,复读前还自己选好了班级。另外一次表达的是想申请校外住宿。
你可以看到,他在不断地突破我们管理的界限,想完全“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意愿远超一般人。另一方面,他好似无法融入集体,至今都没有进到班级群里,若不是他主动来找我,可能我都会忘掉他的存在。
关于他,我也有一个想象。他可能是在一个放养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又或者家里有些兄弟姐妹,父母不可能时时关注到他。他习惯了通过打破规则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可能在同辈人中表现得很张扬,很叛逆。但若你更近一步地倾听他,你会发现,当他表达出不想被约束,当他希望你能为他打破规则,当他希望为自己赢得特权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好像还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只是有一些孤单,我希望有人能看到我、关注我。
A和B是两个典型,A完全地把自己收起来,B完全地把自己推出去。A可能在一个被控制的家庭中长大,B可能在一个被忽视的家庭中长大。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塑造着自己的经验,同时被周围的环境深刻地塑造,表现出或隔离或僭越的人际关系。
我试着体会自己对他们的反移情,竟发现自己或多或少有点想推开他们。或许在控制和忽视之间,在隔离和僭越之间,都有一个分寸,可以让人更加舒服地接纳自己,也与别人相处愉快。而我还未找到这个分寸感,因此面对他们的时候有一些不知所措。
再往深处看,A和B又用行动表达着同样的声音:请你看见我,请你理解我,请你接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