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基本方式,也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有效途径。我想说的是,亲子共读的精髓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想每个父母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比别人的孩子优秀、聪明,但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人们眼中的优秀、聪明往往演变成各种考试后的高分,而高分的取得很大部分源于孩子们的理解力、分析力,也就是阅读的能力。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早期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品质的发展,还可促进儿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性等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因此,陪伴孩子阅读,培养她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会在成绩上更胜一筹,成为人们眼中的优秀者。
孩子是上天的恩赐,每一个孩子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来到父母身边,所谓母子母女父子父女一场,就是我陪你慢慢长大,你陪我慢慢变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最好的教育。但现在很多的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办法增加陪伴的时间,但我们可以提高陪伴的质量,亲子共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你搂着孩子或孩子依偎在你身边听你讲故事时,孩子听到的不仅仅是父母或深沉或柔美的声音,更是来自父母内心深处的爱。这样孩子就会与父母形成深层的依恋关系。心理学家蒋子勋认为,与父母形成深层依恋的孩子会更加自信、自尊、活泼开朗、善良、宽容、懂得爱别人、不会让父母太伤心……因此,亲子共读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种爱,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的爱。从长远来看,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从阅读中孩子会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会滋润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会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阅读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所以,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阅读吧。
其次,怎么进行亲子共读呢?
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不仅仅指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服的阅读环境,更是父母经常阅读的以身作则。期中家长会,我让我们班第一名的同学家长做经验介绍,她是这样说的:“在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每天为她读书。除非到外地出差,其他时间都是几年如一日地朗读,从不间断。直到她上小学认字后才开始自己读。我们两个对读书的要求都格外严格,我一直坚持声情并茂地拿着书朗读,从不讲故事,她更是要求我语调不能有半点平淡,否则要求重新读。读着,听着,她已经对书里的世界着了迷,迫不及待地捧起了书。于是,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我特意准备了开放式的矮小的书架,卧室里,客厅里,她步所及的地方,都是她的书。 而她目所及的地方,她也会经常看到她的妈妈正在读书。女儿说在她小升初参加现在学校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问她在家里最崇拜谁,她说崇拜妈妈,因为妈妈周末在家的时候,经常喝茶读书,她也因此爱上了读书。 我总是认为,爱上读书的孩子,就算她的分数差,她的人生,也不会差。”我记得有一次,miya在家玩的很高兴,到看书的时间了还没有玩够,这时候我就不再理她,拿起一本书看起来,没过一分钟,她就跑了过来,问我妈妈你看什么呢?我就读给她听,可她那听得懂,我还没读完一页,她就把绘本拿了出来,说妈妈我听不懂,你给我读这个吧。我们经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不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很少会爱是阅读。
2. 选取合适的绘本
我对绘本的选择基本基于两种价值取向:教育取向和兴趣取向。
所谓的教育取向是针对孩子近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不喜欢刷牙、爱发脾等等,选择绘本进行非说教式的教育。Miya在学校看着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其实她在家特别爱发脾气,(经过我的思考,我发现这都是我对她的影响,现在我们母女都在改变)。于是我就买来了《菲菲生气了》这个绘本,本以为她会抵触,没想到她特别喜欢。她会让我给她反复地讲,惊喜出现在三个月后。一次我带着她去饭店吃饭,特别高兴地坐到了宝宝椅上。由于桌子下面有根横木,椅子没有办法靠近桌子,她夹起菜来就很不方便。我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她没有像原来一样大喊大叫,而是神情严肃地看着我说:“妈妈,我心里有一团火”,这是《菲菲生气了》绘本里的一句话。我欣喜万分,没想到她懂得了怎样表达怎么的情绪。所谓兴趣取向就是根据她的喜好进行选择。近期,她对屁股、便便、屁这样的词很着迷,我就给她买了《呀!屁股》的绘本,每天晚上都要让我讲,我讲着讲着她就会笑起来。
3. 读绘本时不带任何功利心。
亲自共读是为了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带着功利心,比如让孩子语言表达好,希望他能早识字……虽说我选择的有些绘本是为了让她改掉某种坏习惯,但我在跟孩子读的时候会完全忘记这个目的,只是绘声绘色的讲绘本,不会边讲边问孩子“他做的对不对啊?”“你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吗?”“你都记住了什么?”等等。不进行说教是我的原则我坚信,你不说绘本会替你说,文字、图画和声音会替你说话。如果有的家长希望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可以反复阅读,在孩子对书熟悉的前提下,将书名或常见字有意识地指给孩子看,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有时,怀着无功利之心做事,会收获更多。现在,Miya会时不时地说出几句让我们很吃惊的话,比如“这个广大的世界”“我在心里流眼泪”等等,这都是绘本中的语言。
4. 多种形式结合,提升阅读兴趣。
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最好能够抑扬顿挫,语气语调有所变化,有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这样孩子才爱听。此外,还可以让孩子讲。我有时候回家累了,连话都不想说,我就会问Miya“今天妈妈很累,你能给妈妈讲个故事吗?”她会很高兴地拿出一本我给她讲过N遍的绘本,一页一页地给我讲,内容一点都不错,甚至连语气语调都跟我讲的一样。我会微笑着听她把故事讲完,然后再夸赞一番:你讲的故事不仅完整还生动、好听,妈妈听完后立马就不累了。这样我下次再讲的时候,她会听得更认真。还有要满足孩子反复阅读的要求,孩子希望一读再读的绘本,一定是他看到了他感兴趣或特别打动他的内容,父母要有耐心地给孩子讲一遍再讲一遍,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来自父母的温暖爱意。
5. 读文字,还要看图。
儿童幻想作家彭懿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孩子看图,好的绘本在构图、色彩、板式等方面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都是整本书不可或缺的语言。今年暑假有幸听到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讲的是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课堂上她不仅让学生发现情节还引导孩子们关注人物心情和图画的关系,色调的变化等等。我们可能不专业,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图画颜色等等,孩子可能比我们发现的要多。
6. 固定时间,持之以恒。
蒙台梭利认为,学龄儿童处于秩序发展敏感期,这一阶段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力常常表现在顺序性的要求上。对儿童而言,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便是一种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执行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并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计划好共读时间,坚持不懈,能使亲子共读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在于父母的坚持。
最后,我想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话来结束我的交流: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多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的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