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杀敌就要让士兵有怒气,其实这种对敌人的怒气就是我们说的士气,个个都想把敌人给消灭了,敌人哪有不灭的道理。愤怒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情绪。就怕要么贪生怕死,要么倦怠不想打;那么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就赢不了。当然现在也是一样,自动化的机器也是要有人来操控,战术还是要有人来制定的。
光靠愤怒还不行,还要更加往前推一步,就是要给奖赏。比如刘邦,就是非常喜欢奖赏手下的,当年就是规定了一个人头,多少黄金、封什么爵位,清清楚楚,所以大家杀敌都非常奋勇,因为如果拿到项羽的人头,那就直接阶级跃迁,封侯封爵,哪有不诱人的道理。让张良去打点项羽的部下,一出手就是几十斤的黄金,根本不管你会不会贪。
而项羽虽然出身好 ,也英明神武,但是不懂得信任手下,封赏手下刻好的大印在手里摸来摸去棱角都磨圆了,还是没给出去,就是不舍得给人家名给人家利,生怕抢了自己的风头,谁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你干呢?怪不得亚父说他“竖子不可与之谋”,是有道理的。
领导者并不需要自己多么厉害,当然厉害也是可以的,但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于,用对的人,然后恰当对待他们。没有用对人,只有小人跟着你,成不了事;人才是跟着你了,但是不愿付出全部,也成不了事。你看当时有多少人是从项羽营中投奔刘邦的?
所以,领导不需要冲动陷阵,要在后方看清楚,谁得了战车?谁先得了战车?谁换了旗帜?你看到了手下干了什么,看得清清楚楚,那么才有可能奖赏得当,当大家都因为自己的战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那么下次就会更加英勇。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公司也是一样的,老板要看清楚自己手下的人,看到、肯定他们出产的成果,要看的清清楚楚,并且让他们知道你看到了,那么他们起码会觉得他们的努力、成果被看见了,哪怕还没有奖赏,也会因为自己被看到了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有时候,领导者过于聪明、过于厉害不是一件好事,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而不会想着看到员工们的努力和成果,这就没法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你看刘邦这样的普通平民,能打败如此能文能武的贵族项羽,他靠的可不是自己的能力,他全靠团队和他对人才的驾驭,他自己有多少本事呢?没有,但他驾驭人才的能力,就是项羽比不上的。
这是《孙子兵法》作战的最后三段,整体上,虽然叫作战,但是通篇没有讲多少作战的东西,都是在告诉读者,打仗之前要准备好粮草,要算好成本,不然不要打,孙子是军事家,也打过仗,但却非常“慎战”,就像这里他说的“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打一次仗影响太过深远,不得不谨慎。
即便要打,也要“拙速”——也就是准备充分,出手要快,最好快速的结束,就如他这里讲的“故兵贵胜,不贵久。”你打的越久,打着打着还去征兵、还去征粮,那这场仗的变数越来越大,损失也会越来越大,得不偿失。
这里,我把《作战篇》全篇原文附上: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