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留下的问题是:一般来说,人越富裕,就越是贪生怕死,怎么才能让这些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拼死作战,这是一个管理学上的难题。如果你是管仲,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答:1、简言之,就是用政策把人的生产和生活固定到非常夸张的程度,人们自然会形成比宗族关系更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会让人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来救援彼此。
2、具体说,就是把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且子子孙孙都继承身份,跨界流动非常难。然后让城市和农村分治,四类人各自聚居,不能混杂,由政府逐级管理,严禁自由迁徙。
……
二、《三国演义》和“三十六计”或许误导了你
1、我们看《三国演义》和“三十六计”里的那些军事谋略,很容易以为战术谋略才是重点,以为打仗要靠“斗智”。
2、你要知道,无论你有再好的谋略,只要军队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军人的战斗意志不强,失败的概率就会很高。
3、所以,迅速有效地激发军人的战斗意志,这是能打胜仗的底层逻辑。
4、但,最最底层的能打胜仗的逻辑,是政治家要预先设计好一种在战时最能激发战斗意志的制度,最大限度地让别人肯为自己的事业拼命。
5、以管仲的政策为例:铁匠的儿子们在战场上,他身边的战友就是他的街坊邻居,是祖祖辈辈都和他祸福与共的人,他们会有高度的默契,也会有深厚的感情。这种默契会增加他们的战斗力,这种感情会让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来救援彼此。
换言之,有这样的最最底层的政策设计,战场上的指挥官即使能力略有欠缺,士兵们一样会豁得出去拼命。
6、联想到薛兆丰老师讲他曾经与周其仁老师争论“政策和人哪个更重要?”,结论最后趋于一致:人最重要。
7、是的,人最重要,没有管仲的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三、今日思考:当我讲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对《管子》这部书的杂家特色很有直观感触了,所以就不要去想这部书的中心思想、核心主张是什么了。《管子》最有趣的内容是关于经济方面的几篇,有些观点真的成为后来历朝历代的基本国策。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国家要想从人民身上多捞钱,对以下哪种物品征税最有效:房产、树木、家畜、人、食盐。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答:食盐。
——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