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佛陀,持续记录449天(2019.2.26)
阅读打卡第230天:《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1-14;《花间十六声》234-240;《复盘》230-250。
朗诵记录第231天:今天是朗诵的第35周第2天,日常绕口令练习《哑巴与喇嘛》《论语•泰伯第八》(二)
风景再美也需要有人停足欣赏。话再有理也需要方法适合。
“我不愿意,就是不愿意,本来说好的今晚一起去看电影的。”楼下邻居孩子气愤地说。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不是临时有事么,我要是能提前知道也不会许诺带你去看电影呀。”邻居也一肚子委屈。
母子俩就这么“杠”了十多分钟。然后孩子把三年前母亲不守信用的事也拿出来抖抖,母亲则把孩子不知孝敬父母,不知为父母分担等埋怨话语像机关枪一样突突出来。家里那是一阵热闹。
听这些对儿母子的“战事”,在想,如果我们能用有魔法的“语言”也许就能不一样了。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三步走。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计划变化后,另一方的心里落差,表示理解。“真是很抱歉,这么好看的电影,今天却看不成了,妈妈都有些不情愿,别说孩子了。”
接着,我们尝试让对方理解。“妈妈想知道,如果你的朋友出现比较棘手的麻烦找你帮忙,你是否也像妈妈这样选择?根据我对你的了解,肯定做决定的速度比妈妈还迅速。”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儿子,妈妈也不想失信,我们怎么解决今天问题呢?”
“老妈,咱们换个时间再去也一样。”
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能及时平复一场“暴风雨”,学点心理学,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