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雨,比以往更凉快些在鄂尔多斯,每一年的夏天,好像都进入了同一种模式,入了夏,感觉天才刚热起来,一场雨落下,就又被打回了原形。全国都被高温折磨得蔫哒哒的,这里却凉嗖嗖得还要加一件衣裳。平时夏天也是二十几度的温度,下雨之后会降到十几度,是不是听着特别诱人,想去清凉一夏。
这两天,康巴什淅淅沥沥的下了几天的雨,有一些“江南杏花春雨”的感觉,雨水欲断难断,缠缠绵绵,整个城市是雨的世界。雨滴飘洒着钻进雨伞,湿了行人的头发衣衫。当然康巴什的雨也不总是这么温柔,骤然间浓云滚滚而来,顷刻间大雨倾盆而至,像极了蒙古汉子般豪爽,这里的地市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典型的推山建城,路面走势起伏不平。雨水汇流成溪,低洼的地面上很快积水成洼,浸透了行人的鞋袜,继而陆地变成了浅海,马路就成为了汪洋,行人看海,车辆游泳,上班族叫苦连天。
人与雨有着天然的亲近,小时候没有玩具,最喜欢玩的就是泥、沙和雨,披上小雨衣,穿上小雨鞋,在雨中走一走,在水坑中踩一踩,吸一口雨中清新湿润的空气,让雨水拂过脸颊,雨是温柔亲切的使者,既滋润万物,又滋润孩子们的心。长大后,眼中的雨就多了罗曼蒂克的感觉,就像许仙和白娘子相遇在雨中的断桥,或是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与书桓雨中相拥。在雨中漫步,虽然身边不一定有知心爱人或红颜知己,但同样也会有几分惬意。
中国的雨文化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那时生产力低下,人们进行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饭,庄家生长需要雨水灌溉,牲畜和人的饮水也靠雨水汇集,干旱洪涝,雨水多少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因此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就要拜祭雨神,神话中呼风唤雨的龙王就担当了雨神的角色,龙王唤来雷公电母,呼啦啦一阵施法,顿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从古至今,人们对雨有着敬畏之情,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人,逢干旱举行祭拜活动,表达对雨神的崇敬和期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以雨为情怀来表情达意,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营造的凄寒哀婉的愁思,有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所勾画的异乡的美与空灵,却难掩思乡之情,还有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达的苦乐随缘、开朗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更有戴望舒《雨巷》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连日的阴雨不得出门,携一壶青梅酒回家,邀三五好友,酒与故事一倾而下,“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后记:客居鄂尔多斯三年,很喜欢这里,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冬天要比周围的城市暖和,夏天非常凉爽,家家户户没有空调。光照时间也很长,夏天晚上9点天还亮亮的。民风淳朴,嗜酒,物产不丰富,房价不高,节奏慢,生活闲适,周围有景点,响沙,草原,成吉思汗陵,政府很有钱,喜欢把中国各地的好东西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