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原生家庭的确我们产生了影响。任何事物,谈到摆脱,针对的只是其中的糟粕部分,所以是摆脱糟糕原生家庭的影响。但由于血缘关系,对中国人而言,摆脱原生家庭谈何容易,甚至会被扣上大逆不道毫无人性的帽子。
承认我们的童年发生了不幸,承认原生家庭有它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爱恨、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它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
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往往下意识只告诉自己要坚强,不允许自己脆弱、哭泣,不允许自己去拥抱年幼时受伤的自己。
就像一个脓包,小心翼翼地害怕它被捅破,整日拖着巨大的脓包艰难行走。但若不让伤口溃烂的细胞流出消除,是长不出新的细胞的,伤口依旧严重。
有的人通过拥有非常亲密的朋友圈,结婚或其他方式,重新创建原生家庭。有的人通过离家求学、背井离乡工作、移民等方式,拉开与父母的物理距离,从而扩大与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有人通过赚取经济上的独立,为自己争取精神上独立于原生家庭的机会。
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奏效。如果反复的沟通已经不起作用,你要学会放弃当家庭里的圣母。
我母亲常年一旦在家里吵架就跑过来向我哭诉,诉说她的委屈。通常的做法,应该是将她劝说安慰一通。这种哭诉让人感到无力,却无法轻易帮她化解,因为那是他们当事人应该自己去直面的。我们原本能地以为,作为儿女后辈,自己可以为这份争吵承担一点什么。
但如今明白,不是我的责任,就不必承担,尤其是情感上,不必过度消耗自己。不能因为我是他们的女儿,便无止境地承担这些。
如此听来,养儿育女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毕竟儿女不能帮你弥补缺失的东西。
人终究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武志红曾写道:
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是一个轮回。几乎没有谁不是不断陷入同一种陷阱,然后以同样的姿势跌倒,最后发出同样的哀嚎,但是在这种哀嚎声中,又总是可以听到浓厚的自以为是的味道。
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人若不能生出掌控自我的觉醒,到最后,会令你失去同情心。
另一件你必须意识的事情就是,你改变不了他们。即使改变,也不过是一瞬间,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恢复原状。抱着改变对方的心态去尝试,必然感到绝望。
除非把他们换一个成长环境,改变成长经历和思维模式。行为上有意识无意识地控制欲,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行事,是源自他们对这个世界缺乏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和亲近感。这些东西一定是根植于过去,而不是将来。
一旦意识到你所能够为他人的人生承担的,是何其局限,人反而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轻松到什么程度,你可以跳出那具躯壳,冷静地看待他们对你情绪和心理上的控制,从而摆脱。
从一开始的事事参与,仿佛在一次次他们彼此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做点什么自己就有错似的,到现在的,可以理性看待他们行为背后的宗旨,哪怕他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
我经历了漫长的努力,并且还在学习中。翻看大量的社会学和心理学书籍,起先是试图从那里找到解决办法,但发现,最后重要的不是快速获得办法(这种事没什么轻松捷径),而是认识自己,感知自己。
当你还有愤怒,还有着急,还想着改变他们的时候,你就无法避免不受其影响。你内心深处,其实还依赖着这个家庭,所以才会抱有幻想。当你误以为你可以改变他们的相处模式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并非你能控制。
你付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就好像他们从开始就期待你那样做,最后你却主动辜负了。这样的失控难免让你感到愤怒无力和不公平,难免把自己当作一个“受害者”去自怜。
而更多人无法将这种愤怒向外发泄,最后无一例外反而用来对内攻击,伤害自己,彻底失去自我认同。
想降低或摆脱这种负面影响,不是靠打赢你和他们之间的战争,而是靠打赢你和自己的战争。
承认自己的感受,事实上,当一直被压抑的愤怒浮出水面,你会发现,这份被压制的愤怒远大于伤心和悲痛。
但不要以受害者自居,如果我不需要你的拯救,你又怎么能伤害到我呢?
后来面对前文所述的争吵情景,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吵架我不阻拦,但事后也别来找我诉说谁对谁错。
如果当这一套都行不通的时候,你会认清真相。既然连表达愤怒都无法阻止他们对你的伤害,你的感受是可以被忽略的,那么,有什么值得你努力化解的,一切不过是当局者自己的选择罢了。
当有一天,你已经可以掌控你的人生时,所有的愤怒和恨意都会被冲淡。淡到被可怜取代。
对待可怜的人,最好的态度是什么:别让圣母心作祟。
你有你的人生,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生路还很长,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