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下单买了张文质老师的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每天都要去看看发货了没有?但是非常可惜,每次都显示待发货。昨天下午收到一天快递信息,习惯性查看了一下买书的订单,依旧是待发货,就没太在意。今天中午吃饭路过保安室,顺便找找快递,竟然是一本书的模样,打开一看,居然是张老师的新书——《日常教学的情调》,这应该是今天最大的惊喜吧!
“情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事,每天充满着期待走进教室,遇见不一样的事,遇见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那么,张老师给我们讲“日常教学的情调”又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午吃完午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在“自序:所有的改善都在耐心之中”,张老师始终认定是做着老师的,把自己变成了观察者、记录者和思考者,“不在场”的“在场者”,这也是张老师都书这么受一线老师以及真正为教育的校长们所喜爱的原因,他始终都相信草根的力量,“更相信微小、点滴、持续、改善、校对、信赖等这些个体建设性的词汇”。
“上卷:通向灵动的智慧”中第一篇《神秘的事业》,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谨慎的职业,我们对学生真的没有洞见力,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把学生教教坏了。这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的詹大年校长些的一篇文章《当年老师教的“重点”,后来跟我基本没关系》,读小学时基本不记得老师教过的重点,但是至今仍然记得吴老师教我们唱的那首《大约在冬季》,仍然记得黄老师在体育课带我们去游泳;初中的时候,老师说的重点似乎也都不记得了,却仍然记得吴老师美术课带我们出去写生,指着学校运动场边上的树告诉我们:一片两片树叶应该这样画,很多树叶应该这样画,仍然记得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装双联开关。詹校长说:一位好老师,是拿自己当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拿教材当目标去控制学生,更不是拿“重点”去吓唬学生。
“后来我就有一种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人可以不断再学习,可以遇到更好的老师,可以不断重读、再读,其实人都有一个自我改造的系统,这才是人生命里最可贵的一种本能。但作为教师,如果你把学生的渴望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路堵住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我们这有的学校小升初的时候非常厉害,每一届成绩都非常好,但是一旦上了中学,这些学生普遍不如其他学校,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也许跟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模式有关系,学生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数学依靠重复的强化练习,语文重复地背、默,甚至作文也是统一的例文背、默,还整出来“百搭作文”。这不就是把学生学习成长的路给堵死了吗?
“所以,换句话就是:老师一定要做一个坚定的建设者。”
也许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做学生的贵人,帮助学生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