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无主之作》是美的。也是丑的。但又和美丑无关。
这是一部德国导演冯.多纳斯执导的作品,影片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而成,是男主库尔特追求艺术成长的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和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1937--1966年间的德国,近代世界的全部政治面貌,通过男主的成长经历一一展开。此片获得201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影片里的美有两条线,一条是男主的小姨,一条是女主的妻子。丑有两条线,一条是男主的岳父,一条的纳粹时期的对人性的统治。美丑两条线,劈开了一个大论题:美丑如何定义,在任何时期的我们,怎样才能守住底线,成就我们的艺术之本。
小心翼翼地在纳粹统治黑暗中,擦亮一根火柴,微弱的火苗,燃烧成熊熊烈火,在男主经历着苦难、生死之后仍有一股力量,住在心里,最终开出艺术之花。影片中,男主的小姨就是勇敢擦亮火光的那个人,启蒙了美,用行动告诉男主要去追寻美,却因追求“异样”美失去了生命。她的美又是令人窒息的。
1937年德国的得累斯顿,纳粹的反现代艺术“颓废艺术”展览,意图通过批判现代艺术,对民众洗脑达到控制个人思想的目的。童年时的男主,也在参观的队伍里。面对纳粹解说员荒唐之说,小姨担当起男主的启蒙老师,对库尔特说:不要把目光移开,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并告诉库尔特:不要告诉别人,我喜欢这幅画。
小姨是一个追求自由、对艺术有超强感受能力的少女,狂热地热爱着艺术,特别是对钢琴小字二组的“la”音,如饥似渴地沉醉其中。为了寻找这个声音,她请求汽车司机按响喇叭,裸体弹琴是为了更纯粹接触音符,甚至拿盘子敲击脑袋寻找la音,头部流血也浑然不觉。
这样一位天真美丽,对艺术有着狂热举动的少女,在当时却被认为此举异常,基因是有缺陷的。为了保证雅利安人优良血统,这类基因有缺陷的女主都要送到国家卫生部门摘除子宫,剥夺生育能力,又为了节省医疗负担,把“病情”严重的已经摘除子宫成为社会负担的这些人,送进毒气室毒死。小姨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么美而且勇敢的小姨,最终死在毒气室,死在如花的23岁。
当时决定着小姨生死大权的是西本德教授,袖章上带着纳粹党章,有着鹰一样残酷眼神的纳粹分子,他有一个女儿,有着和小姨一样的名字,也叫伊丽莎白。后来,他把女儿的名字改为艾利。再后来,艾利成为男主的妻子,西本德成为男主的岳父。
原本应该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报复大戏,导演却把另一条美好的爱情埋伏在丑陋的开始。
童年时,男主的艺术启蒙来自小姨。小姨穿的绸缎的衣服,肌肤的美丽,和全身心投入感受艺术的美。成为男主的艺术底色。青年时,男主的艺术灵感来自后来成为妻子的艾利。爱情的滋润。中年时,男主的艺术成就来自生活的改变,从东得到西得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突然解放以后找不到真实的自己的,种种遭遇。
这一切都在男主的对真实而美好的艺术苦苦追寻的过程中,艰难而笃定地实现。
他从大自然的力量里找到万物自有联系,从而变得勇敢。
影片美成一副画。联合国轰炸机轰炸德累斯顿,红光一片。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火烧作品时,一样的火光,前者充满了绝望,后者充满了希望。一个是毁灭,一个是重生。
导演之所以要这样处理,我理解为美是真实的又是残酷的。
即使那么美的小姨被毒死,也是美丽的。小姨死后,库尔特的童年就结束了。二战前夕的纳粹德国,依然阴郁谨慎,库尔特一直寻找小姨说的:不要逃避现实,要直视它。有一天,他爬上一棵树,看着辽阔原野的麦浪起伏。领悟到事物一切都存在它的规律,面对它,才不会害怕。
从那天,他变得勇敢坚定。从这一刻开始,无论面对什么事情,他都能很专注完成眼前事情。
妻子的美,给了男主创作源泉,对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