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我发现大多数中国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时都很难有心流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灵魂。
什么是心流?
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那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难有心留的感受呢?
我们来看米哈里是如何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她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及时的回馈。
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在这五点当中,我认为第二点“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是核心底层动力。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很少是由他们自己制定的,更多的是由学校内的老师和家里的爸爸妈妈来制定。因此,这些学习活动不是他们心之向往的,而是被迫的。
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家长当然不可以,什么都不管,但家长设定的不可以做的界限,要清晰界限之内的空间是孩子的及给他留下较大的自选空间;并且家长对孩子当下的兴趣所做的事情和感受,要留心和重视。
用米哈里的话说,这样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不必老是为规制与控制权而争吵;父母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望,也不会像一片阴影,永远笼罩在他们的头上;同时不受混乱,家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干扰可以自由发展,有助于扩充自己的兴趣和活动。
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与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别人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上。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在结束高考之后的人生大考中失败,我真心建议每一位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给予他们自由的话语权,最好给予适当的陪伴和及时的正面反馈。
当我提出“我是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来教授英语时”,很多家长都看到了一丝丝希望。
我是Linda,一名专注提升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的英语老师。
我是Linda,一名不用教材上课的英语老师。
我是Linda,一名会在网吧教孩子学英语的奇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