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P61
事出一定有因吗?
“事出不一定有因”,把注意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上,能够帮助人们理清问题的头绪。
有些人很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由于习惯活在因果观的思维里面,认定“有因必有果”,我们在发生状况时总是先去找原因,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将力气花在“分析问题”或是“探讨问题”的成因上面。例如,感冒就医时,医生就会问你“多久啦”,“哪里不舒服”“最近去过什么人多的地方吗” ……而事实是,有时我们想得出原因,有时想不出原因。像是有一次,我儿子得了肠病毒,当时儿子周围的同学都没人有这一状况,假日他也在家里没有出门,连医生都想不出儿子为何感染这种疾病,根本找不到原因。
P62-65
问题导向思维方式VS焦点解决思维方式
在从事SFBT训练时,我总是让学员两人一组,而两组有趣的问句,让学员体会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训练时,学员会以自己的烦恼为主题,也能当助人者,一人当有烦恼的人。
A组问句
最近有什么问题困扰着你?
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你曾与谁说起这个问题/困扰?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个问题持续多久了?
这个问题对你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吗?
什么时候你就这个问题最严重?
你是怎么处理的?
B组问句
我做些什么可以让你觉得好一点/得到帮助?
而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一把尺子,0代表你觉得一点儿都不烦恼,10代表非常烦恼,你会给现在的情况打几分?为什么打这个分数?
什么时候这个烦恼比较不会困扰你或是不太严重?
什么时候这个烦恼不会出现?
当时你做了什么,让问题看起来不那么严重了?
真是太好了,请问你是怎么办到的?
另外,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停顿3秒),你不再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停顿3秒),那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你怎么知道你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扮演回答问题者的学员则反映:进行A组问句练习,虽然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但是像是被警察审问或是医生问诊的样子,而且有种越说越烦的感觉。执行完B组问句练习,虽然有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的脑筋,甚至想的时间会比较久,但感觉自己并没有那么无助,还会注意自己已经“做”了些什么。而且好像也能从这些问答中找到解决的方向,像是在眼前出现一线曙光的感觉。同时也会觉得助人者好像和他们站在了一起了一样。
扮演提问者的学员则反映,在进行A组问句练习时,虽然问的很顺畅,但会看见同伴似乎愈回答愈有无力感。而在进行B组问句练习时,虽然问题问起来有些拗口,但却能感觉到回答者的能量越来越焕发,感觉希望一直在浮现。
【I阐述知识】阐述问题原因导向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的不同。
当遇到突发事情或发生状况时,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注意点放在寻找原因上,常会问:“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呢?”另一种态度则是事情发生了,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问题原因导向思维的“焦点”放在问题成因上,有时会把人困在里面,动弹不得,因此相对来说能量较低,感觉越来越烦,越来越有无力感;而问题解决思维则把“焦点”聚集在寻找解决的方法上,让人产生能量,减弱无助感,进而有力量去处理问题,有眼前一线曙光的感觉,希望在浮现。
因此解决跟人有关问题时,用问题解决思维更有力量感。
【A1:联结经验】
记得2013年5月的一个早上,接到了招就处领导的电话,让我立即去广厦学院接安徽来的十多位中学校长,我急急离开,前往东阳的路上,给学院分管领导发了个短信,告知他我的去向,他爽快回复“好的”。
回来后,我才知道我办公室的人员被骂这位领导骂了,而且第二天最学院高领导找我说是要批评我。当时我非常难受,我不是私事离开学校的,是为了公事,事先确实没跟分管领导请假,是在路上发短信请假的,我有什么错呢?我错在哪里呢?为什么这个领导会这样呢?越想越气。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处在问题成因思维的模式里,一直在寻找原因,那如果用问题解决思维来处理这件事的话,我会想:领导生气的背后一定有理由的,用什么方法跟领导沟通是合理的呢?打电话告知领导我因什么事需要立即离开学校,这样领导也许就不会生气了。
【A2:规划运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遇到生活、工作上的麻烦事,用解决问题思维应该如何处理呢?
自己肩膀酸疼已经好久了,如果使用解决问题法来对待这件事,自己就不必纠结于为什么会引起酸疼,酸疼多久了,感觉如何等,因为这些想多了,肩膀依然酸疼。不如思考缓解肩膀酸疼的方法有哪些,更容易解决问题。
针灸、推拿等是暂时缓解的方法,也有锻炼的方法,如平举手臂、甩手、练习瑜珈等。那么针灸推荐都是短暂缓解方法,非常严重时,还是需要进行,但是长期缓解或者彻底消除的方法就是锻炼,可是锻炼需要持久性,那持久性从何而来呢?找到一群人一起练习,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因此,对待肩膀酸疼还是找到这些可行的方法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