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正式工作已一个月有余,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忙。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我在新西兰的工作竟然比在国内时都忙。
趁这次写作机会,整理一下为何会这样?难倒新西兰工作不是想象中的按部就班,每天morning tea, afternoon tea必不可少,周五还有特别drinking time,聊天吃薯片,上下班自由,工作生活两不误么?难倒不是我来到了小城市,不是会比大城市节奏更慢么?现实打败了想象,传说,一切都是传说。
现状是,朝八晚五,虽说上午下午各有15分钟morning tea和afternoon tea时间,事情太多,很少好好的停片刻。常常是,手上正在做一件事,一半中被同事打断电话或face to face,又来另外的事情,有的是紧急必须马上处理的便只能先做,有的不紧急则往后排。周五也并无特别安排。工作时间虽加班少,也并不是特别flexible,譬如,早八点是基本一定要到的,早起对习惯了十点上班的我也成了挑战。好在,这些天我已活生生的被逼成了early riser。scheduled的会议和常规BAU占据大部分时间,并且把一天的时间分割太细,导致只能压缩花在各个项目上的时间,甚至没有时间跟vendor及合作方沟通。
自认为自己善于时间管理,工作效率还是不错的,也属于敬业型,然而一天下来To do list还有二十多项,每天事情越做越多,做下来竟然待处理事件更多了。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按紧急和重要程度来分,将事项完成所花时间考虑进去,排出优先级从高到低: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如果一件事十分钟以内可以处理完可以马上去做。
再次,工作流程。一些常规的事情需要审批及其他人的测试,依赖其他人比较多,增加沟通成本。因此,一件看似十分钟可做完的,实则可能需要一小时,等审批时间等等可能要一周。
最后,所有这些的最终原因是公司所在行业及性质。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过高,导致限制多,采用技术过老,改变太难。
现在看来,只能先接受现状,慢慢适应干不完的活。当然并非所有的工作都似如此。可见工作属性和所在行业影响的重要性,择业时切勿异想天开,多多考虑,还需三思。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