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通过学习问题归属,可以把问题还给原本的责任者。所以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时,真正需要负起责任的是孩子自己。而家长只需要通过“积极倾听”的技巧,来表示对孩子的接纳即可。
在阐述什么是积极倾听之前,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平时遇到孩子处于问题区的情况时,你是如何回应的?比如:孩子向你抱怨学校的老师不好,他不想去学校上课。你会如何跟孩子沟通?是否是下面这12种沟通模式中的一种呢?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件事,给他一个命令)
我不许你这样说老师。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件事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要这么想的话,你的学习会越来越差的。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该怎样做)
你不应该这样想,老师也是为了你好。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直接给出方法)
我建议你直接跟老师谈谈,也许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见闻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学校生活是最美好单纯的,老师只是教育方法不同。
6.评论、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7.赞扬、表示赞同(给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嗯,我认为你是对的。——后面基本会再加个“但是......”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你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会找事儿。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情,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你不过是最近觉得学习困难了,就不想去学校了。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让孩子心里舒服些,说服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让他的情绪消失,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我有时也会对学校产生那种感觉,你会克服的。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源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为什么觉得老师不好呢?如果不去学校,你以后准备做什么?
12.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话题,将问题推开)
别说这些不开心的了,最近在学校的足球队表现的好吗?
当然,上面的语句都是我根据12种沟通障碍的模式模拟的,实际在生活中,相同的意思会有千变万化的句式来阐述。如果体察一下自己平常与孩子沟通的情景,大多数的父母的答案都可能归入这12类之中。而且在生活中,你不一定只用其中的一种模式,很有可能,多种模式混合使用。孩子在接收到父母的回应时,往往会“听到”更多隐藏于内容中的“信息”。比如第10个沟通障碍。如果以我们平时的理解安慰同情孩子,应该是良好的沟通方式啊。可是,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你不认为我的感受很重要”
“你不能接纳我,不能体会和我相同的感受”
“你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我”
“你没有认真的对待我”
“你觉得我是无能的”
父母也可以用这12种沟通模式演练一下,体会一下自己当时的状态,也许就能更好的体会孩子的感受。谈话对孩子和亲子关系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在书中有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门把手"法。也就是邀请对方多说一点。回应时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只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们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情绪。比如:
“真的” “我明白了” “给我讲讲” “我愿闻其详”
“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这似乎对你很重要”
这个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对方与你沟通,鼓励对方打开话匣子。并且使你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和意见保持在沟通过程之外,以免对沟通造成障碍。这让孩子有被重视和接纳的感觉。当然,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一种更为有效的回应方式——积极倾听。它不仅能够打开孩子的谈话之门,还能使这扇门保持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