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这是新修订的课标对英语课程内容的界定。和2011版的课标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主题和语篇也作为要素加入了英语课程内容。主题大于话题和语境,可以说是话题和语境的结合,再加上育人的导向。这是我对主题的理解。主题作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对英语课程内容其他要素具有统领作用。打个比方,主题就是思南,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方向;主题就是经纬,展现了英语教学的脉络;主题就是路标,挑明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其实,主题是一个大概念,其下还有主题群和子主题。语篇,其实和我们平时教学中说的语篇并不是等同的概念。此处的语篇是一个泛化的语篇概念,或者说是意义、形式的载体更为合适。语篇处在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二位置,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依托,语言技能由其而得以提升,学习策略由其而得以完善。因此,我认为此处的语篇是一个载体,好比一个杯子,里面可以盛水,当然也可以是果汁,也可以是美酒。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新课标也有了新的表述: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词汇不难理解,但要真正落实于教学可能并不容易。最近,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有很多老师也在研读。我看到不少老师讲教学目标依照这三个活动要求进行分类,明确每个目标采用什么活动形式,或者说是什么目的。然后,在教学设计中,依照这三个大的活动指向,设计具体、可落实的教学活动。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模仿学习的。新课标力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在2011版课标中,其所呈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于英语学科的,学科本位的目标。而新课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的是成长性、综合性和整体性。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单一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或者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等,所有学科只有一个核心素养,其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主题联结和统领其它要素,提供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语境范畴。主题联结其它要素,也就是说主题是把其他要素联结的纽带。有了主题的联结,各要素之间才具有整体性。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呈现,必须依托语篇。没有语篇,也可以呈现,但呈现的是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翻看现用的英语教材,Culture time是单独列开的。缺失语篇主题语境的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文化对比,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选择。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没有语音,则语言失去了交际的功能;没有词汇无法表达;没有语法难以表达;缺少语篇,语言知识没有承载的主体;没有语用知识,则语言的表达无法达意。文化知识为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文化意识大多数直观理解为人文底蕴,但新修订的课标赋予文化知识更多的含义,宽化了文化意思的范畴。语言技能为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语言技能包含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原本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这一理解性技能。“看”不同于我们口语中“看书”的看,此中更多意思为观察。学习策略为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管理策略。在2011版课标中,没有元认知策略的表述,是将其分割成各个目标策略。新修订的课标中,将这些相关策略融合,更具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