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任教的三个班都已结束第一单元,由于时间紧,进度已经有些慢了,就立刻进入了第二单元的教学。
一开始,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在吹气球的时候,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怎么样?很多学生都反应过来体积会变大。这样我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入“空气”。然后我让学生尝试填写22页的气泡图,考虑到有的学生会一脸茫然,我是这样引导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水,写了很多水的特征,那水的有些特征是否空气也有呢?并告诉学生如果想不起来就翻一下活动手册。这个时候,学生立刻就有了想法,汇报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想到了无色、无味、透明等特征,关于作用,学生们的想法也不少。
后面的探索环节很有趣,总体而言比较顺利。但因为下周要举行运动会了,孩子们都比较兴奋,有两个班课前纪律不是很好,第二个活动没有进行,只有一个班结束了第一课的教学。剩下两个班后面要稍微赶一下进度了。
在这个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传递游戏。由于时间有限,班级人数又较多,我选择把班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体验传递石块、传递用烧杯装的水、传递用软质塑料杯装的水和传递空气。学生参与度很高,活动结束以后,通过综合各组的观点,共同得出了“石块最容易被传递,水容易洒,空气容易泄露,而且用软质容器传递时,水和空气还能被挤压变形”的结论。
接下来是感受空气。这里存在一些不足:进行完捏空气袋、吹哨子、抛气球三个活动后,我让学生描述现象,基本上都能说出来,但当我问到这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时,有的学生就完全懵了,在我进行了好几步引导以后才反应过来。可能是时间太仓促的原因,包括后面总结空气与其他物体的共同特征时,学生也很难一次性说全。不过好在有的学生知道翻一下后面的内容,最后还是顺利得出了结论。
一节课上下来,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及时引导的重要性,三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在课堂上自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引导时一定要把学生往正确的路上带,不然引导就会变成误导,学生会越说越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