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遇见了一位高人——祥哥,“一年的刻意训练,现在 400 字小作文相对就信手拈来了。很多时候是跟着感觉走然后把思路捋一下一般就成了。”抓重点!“一年”“刻意练习”。再次证明想拿到一定的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要以年为单位去坚持。
这么巧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也说到了类似观点,作者说坚持早起近2个月了,还是需要闹钟的加持,显然早起的习惯还没有成自然。所以“21天习惯养成”什么的只能当成一种“习惯养成之路”启动仪式。记得《微习惯》这本书也说过,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也许养成“每天早起喝一杯水”这个习惯只需要21天,但“每天100个仰卧起坐”这样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则需要几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变成习惯。《早起的奇迹》里说在刚开始的30天里,从1-10是难以承受期,11-20不舒服期,20-30(可能再往后)需要趁热打铁,巩固并享受这个习惯。
我反思了自己以往刻意养成某个习惯的经历(虽然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刚开始的1-5天处于“鸡血期”,毕竟刚开始都多少“热血沸腾、斗志昂扬”,5-15天则进入了《早起的奇迹》里说的“难以承受期”,而失败的原因大多是死在了这个阶段。
很多人说不能靠单纯的“坚持”,因为这是在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这个东西是个消耗品,一天中早上起床时就算是满血复活,在一天的各种事情的磋磨下,也会消耗的很快。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找到“原动力”,或者说“内驱力”,昨天看的那篇文章里则称之为“刚需”。需要给自己做这件事找到一个“刚需”,这才能带动内驱力。作者说他给自己早起找的刚需是----想要成长,而成长需要时间,只能早起读书学习。我想了想,确实我也有这个“刚需”,但是为啥我觉得这个“刚需”对我来说带动不了多少内驱力呢?也许是对我而言这个“刚需”还不够“刚”。所以我需要继续找,找到那个深层次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点。但这个寻找过程也可能很长,我不能等到找到了再行动,所以要“两条腿走路”,一边找“刚需”,一边通过坚持去养成习惯。写到这里突然有点好奇,哪一个会先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