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相望》,台湾作家刘安婷著。
刚翻开这本书时,我是怀着好奇,憧憬的想法去看,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激动,我觉得自己好像飞起来一样,我无法用文字去描述那种感觉。看了一会抬起头来,脑子里还沉浸在里面的内容中,也依旧是令人兴奋无比的心情,可是,我却不想看了,因为,舍不得,就如同一颗珍宝一般,想要慢慢的品,想要以最好的姿态,最好的思想,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去咀嚼,我觉得我真的要飞起来了。
这种感觉,我忘记在这本书之前,哪一本书也令我有过这样的感觉,是在读李尚龙的?还是卢思浩的,已然记不大清,可是,这真的是一种无比的激动,喜欢,热烈的心情。
在里面,最吸引我的不是一些华丽或高深遥不可及的文字,他她的笔触通俗易懂,虽然对于许多外国的地名和人名有种陌生感,但还是不能抵挡我对它深深地吸引,或许就是那令人无法触及的陌生国度,以及那可望而不及的追求,让我沉浸其中。
与一些其他的书不一样,有些书,我是抱着“它是被称为很有影响力的书,可以影响许多人”这些,以客观事实看升华我思想的目的看的,内容当然也不错,但是远没有这样的书吸引我的思想,带给我非一般的感觉,我本身是一个特别喜欢新鲜和冒险的人,这本书刚刚好满足了,我内心压抑的喷涌而出的强烈的欲望,那渴求获得新知识的心理,完美的契合。
不得不在看了还不到一半离开图书馆,可是我却没有迫不及待想要借走的冲动,我想要慢慢的,去汲取它的营养,由于现实和时间关系,可能我需要在1天,2天,1星期,2星期,才可以去探寻它,哎,那该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现在想起,我都有些迫不及待,火烧眉毛的感觉了,又激动,又失落,又遗憾。
我以为,在此期间,我之后可以看其他的书,可是,一想到要看其他的书,不能继续把它看完,就总有种未完成的遗憾感,以及不完美的缺憾,心里总是有点不安,想要继续看完,我好像低估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渴求和它的吸引力。
是的,写作的确有时不需要如此华丽的文字,因为当你在描述你的经历时,就足以吸引人,足以让人觉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