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于两年前的寒假,今天拿出来分享一下。
大一下学期因为电影而买了这本小说,却一直没有好好地读,也许就是文学课上常探讨的问题:图像媒体在给人提供了便捷和丰富的信息量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的思考。
读原小说,比看电影和电视剧,更让我感到痛楚。13年的电影《致青春》从电影的角度说固然是部好片子,并开启了国产电影怀念青春的浪潮。但从原小说的角度来说,却是一部被“阉割”、被整改的《致青春》,2个小时的片长很大程度限制了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也远不算丰满立体。
电视剧版很大程度还原了《致青春》的原小说情节,让我们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商业风气让其一定程度上成了广告插播电视剧,迎合大众口味的编剧也将《致青春》庸俗化、狗血化、拖沓化。甚至人物设定没有摆脱那种非黑即白的框架,将林静、许开阳、张开设置的过于理想化,小说里忙于事业有野心的林静特点被嫁接到陈孝正身上。较之影版剧版,小说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
三个版本的同一人物,有时更像是三个不同的人,黎维娟和朱小北完全是三种结局。作为男主人公的陈孝正同样如此:
影版的阿正为获得绿卡而在美国有过一段婚姻,回国后一心想与郑微和好,最后海洋馆那段回忆让观众一度相信二人会复合。
剧版回国后的阿正是郑微的上司,在被知晓和曾毓的特殊关系前,阿正一度比林静有更多胜算,郑微也显然更爱阿正,一直到结尾想起阿正依然眼泪汪汪。虽然正、微没在一起,阿正依然旧情难忘,身为成功人士的他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剧版的阿正让人心疼,他的一切都是为了郑微,都是为了给她提供一个温暖的家,为她铺好道路,“赢得了天下却输了她”。关于三人的结局,通常被认为:“林静得到了(郑微)人,阿正却带走了心。”
小说的阿正较之两版,结局更惨。林静、郑微结婚后,他不得已与同性恋的欧阳婧有一段婚姻交易。后来岳父倒台、职场失意、母亲濒危……
理解阿正,他之所以出国,是因为大学毕业贫寒出身的他无力给郑微提供一个优渥的未来。他不愿从小娇生惯养的郑微跟自己吃苦,在建筑工地上过一种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的苦日子,在生活的困窘中消耗成一个憔悴的妇人。他也曾想选择爱情,但是他的出身、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也不愿如母亲所言:“当你在生活中跌了跟头时你迟早都会恨她。”
他含泪毁掉自己曾亲手为她做的精致的房子模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还没有能力为她遮风挡雨,他只有选择捷径才能早点为她提供一个好的物质条件。生活的不公平让他从来没有林静般的自信,即便拥有郑微时也不敢相信。
两个人在小说中最后一次相遇是在曾副院长的葬礼上,那时郑微的手上已经牵着她和林静的儿子林予宁。外表依旧冷漠的他却对予宁怀着深切的爱,恨不得把所有能接触到的好东西都给他。如果不是残酷的现实和命运的戏弄,这个孩子应该是他的儿子吧。有着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名字,他也应该是个好父亲的。
“妈妈,回不去了是件伤心的事吗?”少不更事的予宁问郑微,“还有拿着糖的时候叔叔也一样……”一切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