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叶儿
或许,皮囊的冷酷法则就是,它从不许诺什么,它不相信奇迹,不相信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绊,除去皮囊,里面就剩下了心和灵魂,灵魂或在天堂,或在地狱,或在荒野中漂浮着,不禁想起了《摆渡人》中的众多灵魂在跨越荒野时最本真的样子,摆渡人即是他们的心,指引着他们前进,并通过那一丝光亮互相辨认。而《皮囊》就是这样一本认心、认人的书。
它适合在每个静谧的午后或夜晚慢慢品尝,每当阅读的时候,时时让我想起过往,但,伤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泪、流血、结了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这是好的。
皮囊
喜欢黑狗达的阿太,活的通透。更喜欢她的至理箴言——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母亲的房子
这个故事不知在何时曾看到过,但当再次阅读时,却依然想细细品尝。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无非为了一口气,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才使得生活变得有意义,才有活下去的欲望,否则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徒有一副皮囊而已。特别能理解他母亲的坚持和执着,她一辈子的意义便是去守护自己爱的人,守护自己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家庭能慢慢好起来,希望这个由她爱的男人发起的家庭,在外人看来是多么的健全和完整。我佩服像这样的女子,就像天底下每个母亲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庭。“我们回得了家吗?”“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看到深处,我便越发的理解那个我曾爱过的男人,他爱他的家庭,爱古老的歌曲,爱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有着他的深情。
珊瑚礁
一只珊瑚虫拼命往上长,死了变成下一只珊瑚虫的房子,用于支持它继续往上长。它们的生命堆叠在一起,物化成那层层叠叠的躯壳,这是渺小却同样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传承。
残疾
对于疾病的突然降临,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它的“重量”足以压垮一个家庭。即使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便生活的剧情再狗血,却依然不得不承受,毕竟心中还有信念和希望,生活还得继续,我佩服蔡崇达的坦诚,他敢于在世人的面前脱掉他的皮囊,露出最本真的东西,用心和灵魂在与我们交流,当一点点阅读他的文字,我的心也跟着发生着碰撞,似乎陪着他回到了过去,再次经历曾经的一切。他的母亲硬气、不卑不亢却和蔼可亲,但有的时候又像极了小孩,需要他的安慰和支持,他的父亲乐观而坚强,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着这个家庭,即使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庭再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渺小却同样意义重大,对于这样的家庭,值得人们的尊重。黑狗达说,生活中很多的事情,该来的回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形式。所以不管怎样,一切就有注定,生活是这般,缘分也是。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曾在重症病房待过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回到那个能轻易决定他们生死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曾那么真切的感受过死亡的气息。而虽然重症病房里的家属拥有着诸多特权,却不被允许进入那个充满新生气息的地方,似乎怕被身上带着的疾病的信息所传递,他们也不敢跟病房里的任何人做朋友,因为,一旦接受,就得承受着在下一刻突然消失不见的风险,这于谁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太过相似,太懂得彼此的感受,于是会想掏心掏肺,但掏心掏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累的,于是在交流过一次之后,便不愿再有接触,毕竟,每次谈及,都会触及内心最脆弱的地带,激起那悲伤的回忆,但不提及,就能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平静的接受即将到来的一切。假装,一点悲伤都没有。
我的神明朋友
在父亲葬礼后,母亲便开始做梦。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折腾,说是为了帮助父亲。曾经如此坚定理性主义的母亲,在以贤惠为标准要求女子的闽南,她早早习得了一个秘诀——强悍,男子能做的她都能做,男子不敢的她也敢。因为她不信,真正慈爱的神灵会撒手不帮她无助的家人。但不相信只是因为没有需求,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神灵恰巧赐予了她。生活的现实有时太过残酷,人们需要借助一些东西来在残酷的世事中得以喘息,有个偶尔排泄情绪的出口,而神灵恰巧能满足此需求,毕竟,每一种困难,都有神灵可以一起分担、商量,于是就此,母亲开始愿意相信有神灵了。而对于家中有信仰神明的老人的我,说不上对神灵是种怎样的感受,只是每到节日,都能看到陆陆续续的人去庙中祈求,还愿,他们的心中都有所求,而不信只是暂时没有需求罢了,但不管是何方神明,你依然能不时感觉到它冥冥之中的力量,即便暂时不信,但你终究对此是心怀敬畏的。
但也正因为对生活的乱流,丝毫不懂也因此丝毫不惧,才有可能靠着一点生命的真气,混乱地挣扎开一个方向,任性地摆脱了一个可能的命运。
张美丽
一个勇于追求爱情、追求美丽事物的女子,在那个封闭的小镇,却被作为一个沦陷的标识,被形容成一个淫荡、不被家族和小镇所包容的女子,她是勇敢的,敢于跳出封建制度的束缚,可她终究是小镇姑娘,要不她不会在祠堂门口自杀的。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宗教是什么,对此,我始终保持尊重和怀疑,毕竟,不管何种信仰,都是为了让人感到幸福,若成为了束缚,倒不如做一个自由的、信仰自己内心的人,这样倒开心快乐的多。
随着财富的沸腾,小镇的每个人,都在经历内心激烈的冲击,各种欲求在其中涌动。以前,贫穷像一个设置在内心的安全阀门,让每个人都对隐藏在其中的各种欲望不闻不问,然而现在,每个人就要直接面对自己了。
厚朴
我姓张,叫厚朴,来自英文HOPE。厚朴,用尽他所有的力气追求所谓的自由世界,用想象逐渐喂大那个过度膨胀的理想幻象,最终,却将自己团团困住,越来越失去和实际的现实相处的能力,而北京是他给自己开出的最后药方,当他父亲拒绝了他最后的要求,他的生命也即将走向了终点。黑狗达,大学四年,一直将自己准确的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确保自己对一切的控制,他以为自己战战兢兢地以活在规矩里为生活方式,但其实却对规矩有着将其彻底摧毁的欲望。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或许才是能成为好朋友的真正原因。当黑狗达在面临他未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最后决定用他仅有的一万二去北京赌一把时,他身上的那股叛逆、对自由的渴望才完美的展现出来。
他很用力地打招呼,很用力地介绍自己。看到活得这么用力的人,我总会不舒服,仿佛对方在时时提醒我要思考如何生活。然而,我却喜欢他脸上的笑。一张娃娃脸,脸上似乎还有帮忙种田留下的土色,两个小虎牙,两个酒窝,笑容从心里透出来。
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魅力和个性。
或许能真实地滴答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梦想,是卑微的执着。
“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奇妙的因缘。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偶然又似乎充满必然——我们的朋友参与我们的生活,在未察觉到的情况下,改变了甚至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多人都没搞清楚,未来,自己想要怎样生活?所以时常迷茫,时常找寻借口,又亦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别处,来逃避这个问题的解答。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得面对这个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回家
黑狗达说,他从小就恋家,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回家就心安。我想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都是如此吧,常年在外奔波,无非为了能体面的回家,即便家乡贫穷,什么都没有,但却有我们熟悉的一切,那里的土地、风景、故人,一直都在原地等着我们,正是由它们,才构成了现在的自己,即便再辛酸,走得再远,我们都知道,它会一直在那儿等着,从未离去。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火车它要开往哪里]
我们大都是别人生活的游客,坐在人生的列车上,一次次看着窗外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迎面而来,然后狂啸而过,任何东西快速地滑过,成为我们眼中的风景,无论对当事者多么惊心动魄。或许在外漂泊越久,慢慢的已胜任游客这一角色,可以学得淡然,可以把这种旅游过成生活,但任何事情,只要时间一长,就显得格外残忍。我们终将无法避免离别,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但你们会刻在我的骨头里,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会被我带走,至少,我们都是彼此曾经最美丽的风景。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世界》
世界都不大
我可以哪里都不去
我可以在这里
只看着你
直到一切老去
写作的意义???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们“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只愿用自己最笨拙的方式去坚持写作这件事情本身。
每次看完黑狗达的故事,浮躁而又狂躁的内心才会平静下来,有的时候,真怕把自己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