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趣味性强、非常生动、通俗易懂的心理学书,也是一本可以反复看N篇又不腻的心灵疗愈书。此书通过蛤蟆因抑郁去看心理咨询师过程而得到疗愈的故事。
一、这本书讲什么内容?
我用“1+2+3+4”来概括这本书主要内容
1个关键,改变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理解自己。
2个思维,人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左脑代表理性,右脑感性。
3个状态,人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
4个坐标,人生有4个坐标分别是: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也好。
二、哪部分内容触动我?
1、3个状态:我前面讲到人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包括“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两种。
自然型儿童: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快乐、深情、发怒、悲伤和害怕。童年体验到最强烈的情绪,长大后也会这些感受。也就是说,成年人如果进入“自然型儿童”状态,Ta的感受和行为就和小时候一样,与实际年龄无关。
适应型儿童:这是后天养成,受其父母影响而养成一些潜意识的习惯、性格等。比如画画上的红黄蓝三原色就是说明适应型儿童的学习调整状态。就拿常见的愤怒来说,孩子的愤怒会转化那些状态?撒泼、怄气、任性、拖延、厌烦、委屈等。最强的表现是叛逆,最弱的表现是退宿。
(2)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如自己父母,它最常见是“挑剔型父母状态”,常有“爱批评人”“愤怒”。很多时候,人会否定自己有此状态,觉得受此伤害,怎么可能会习得?正如作者说:“我们看到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3)人最好处于“成人状态”,可以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这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功课,处于这样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2、4个坐标,人生有4个坐标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你选择什么样坐标,就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走到人生坐标:“我好、你也好”动态的状态,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信自己,信他人。
这部分内容非常触动人心灵。
我不好,你好:处于这个坐标的人是低自尊人格,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无法掌控人生,从而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情绪。这种是悲伤的儿童状态。常见:“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
我好,你不好:处于这个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经常攻击、谴责别人,产生愤怒、挑剔、指责等情绪。这种是挑剔型父母状态。常见父母动不动批评孩子行为。
我不好,你也不好:处于这个坐标的人确切来说是“犯罪者”,既自卑又自大,既自我贬低又攻击他人,情绪反复无常,很容易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
你好,我也好:这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选择和承诺。你相信你自己是好的,更相信别人是好的。通过行为、态度,持续对自己和别人展现美好。
“你好,我也好”是最好的状态,是成人状态,它是可以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这是我们需要修炼的功课,处于这样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三、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样启发?
1、人要理解自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理解这些情绪。千万不要否认或逃离所存在的情绪。事实上,人很多时候会否定自己一些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情绪的正面意义,就会有不同效果。
如常见的焦虑:令我们更关注细节,让我们对于可能出错的事情提高警惕;它促使我们去做“对的事”,帮助我们避免自满。
还有愤怒:令我们的行为更有活力、更容易激发起来。
2、当孩子出现“取悦”“道歉”“依赖”等顺从行为时,其实来提醒父母孩子用这些行为来抵御父母的愤怒和改变。
孩子出现顺从行为,不要以为是好事。孩子不敢表达自己感受、情绪,长大后会压抑这些情绪,对身体不好,另外如果有触发源刺激它的话,人就会失控或者出现一些行为自己意识不到却伤害到自己或身边人。
3、最好走到人生坐标:“我好、你也好”动态的状态,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信自己,信他人。这个状态是我们需要做到,也是一门功课。能走到这个状态,我们教育孩子,就不会用“挑剔型父母”眼光去看孩子,而是用“成长自我状态”育儿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