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会倾听”而引发的矛盾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因为我总是能主动跟别人搭话,什么话题都可以聊上两句,很多时候越聊越起劲……所以,我认为自己是个会聊天的人。
后来,当深入了解什么是“沟通”,尤其是学到教练课程中的“倾听”“提问”之后,我觉得,自己似乎不是真正的“会聊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举一个例子。
元旦这天晚上我从上海回武汉,乌龙去车站接我,一路上我跟他兴奋地聊起了这几天课程的收获、链接的人、自己的状态等等。
聊着聊着,便说到了这次旅途中突然坏掉的行李箱和让我很想吐槽的酒店。这次定的酒店房间太冷,空调不给力,电梯还坏了,所以睡得不好,影响状态。
然后,他说:“你看,我就说了我跟你一起去嘛,你也不会搞这么辛苦。你开始说你天天晚上有课,结果这次不也有一天没课的吗?那为什么不让我去?”
……
其实这样的对话已经是第二次发生了。
我想起了上一次在这个相同的对话中,我语气有些不耐烦地回答:“我是去上课的,一整天都有安排,你去了干嘛?!”
他回答说:“你去上你的课啊!我去逛逛不行吗?再不然就睡觉也可以啊!”
后来就没聊下去了,因为两个人都生气了。我生气的是他莫名其妙的要求,他生气是觉得我不理解他。
然而,这次又发生了同样的对话,不同的是我运用了教练工具——3F倾听。
02 什么才是倾听?
在《五维教练领导力》课程中,有一项教练必修技能就是3F倾听。
3F倾听有三个倾听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要听对方说的事实信息,进行客观梳理;
第二个层次是听对方的“情绪”,可以从对方描述的情绪词汇或根据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觉察对方当下的感受;
第三个层次是听对方的“意图”,也就是对方内心深处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特别强调,一定是要找寻到对方正向的、积极的意图。
我们在倾听对方说话时,常会出现一个倾听“障碍”——容易对别人的话做出“自我判断”。也就是你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进行判断,按照自己的意愿倾听。
就拿刚刚的例子来说。在第一次出现以上对话时,我就对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我的“判断”是:他不想工作了,所以他想跟我去上海。正是基于这样先入为主的判断,我对话前就产生了负面情绪,带着情绪的对话导致的后果就是双方不欢而散。
然而这一次,我消除了自己的“判断”,运用了3F倾听和他沟通:
先听他说的事实——“我想陪你去上海”“你有一天晚上是空闲的”“但是你没有让我去”;
再听感受——“埋怨”“不开心”“委屈”;
然后听意图——从他话语中得到的信息,加上他的情绪,我能感受到他真正的意图其实并不是抱怨或生气,而是他担心我、关心我,希望能陪伴我,即便只是帮我搬搬行李、定个房间,他也希望我能更轻松一些。
正是因为我觉察到了他的正向意图之后,我就改变了我原本要说的话,变成了: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为我好,我下次定一个好的酒店,不让你担心,如果以后上课时间不赶的话你就陪我一起去吧~
后来的对话就很愉快地继续下去了。
03 让别人愿意对你说真心话
正是因为两次对话的比较,让我深刻感受到,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在对方的话中找到他的正向意图。
回看过往经历,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因为倾听问题造成的误解数不胜数。数据表明:语言传递的信息在沟通中只占7%,剩下的93%是通过非语言的身体反应、语音语调、能量、感觉等来传递的。所以倾听不仅要听语言信息(事实),还要倾听感情和意图才能全面把握对方想表达的信息。
因此,提升我们的倾听技巧,并“以对方为中心”,别人才会越来越愿意对你说出实话,说出心里话,双方沟通也会更顺畅。